过去十年来,《当今大马》 一直是国内浏览量最高的新闻网站。
我们最引以为傲的,是我们监督权贵的各种报道,包括我们最近独家揭发的州政府贪案。
很多人都很惊讶地发现,我们的编辑团队规模远小于国内许多更大的团队。
实际上,《当今大马》的编采团队不足70人,却负责每日更新《当今大马》的四语页面以及超过 12 个社交媒体账号,还日产数十条影片。
这归功于我们多元的编辑部成员——大家有着不同的兴趣、知识、背景和技能,但都怀着同一热忱:以独立新闻报道推动国家变革。此外,我们以有别于其他新闻媒体的独特方式来合作,让来自英文、马来文、华文和影片部的记者都有机会主导不同的采访项目,成品能让所有部门都受益。
在 《当今大马》的编辑室里,各语文部门的记者分散而坐。中文部记者的座位旁坐着马来文部记者,各语新闻编辑毗邻坐在同一个大台;营销团队的左边是一名英文编辑,右边是一名影片剪接师,大家无缝协作。
每天下午5点30分,所有人都停下手头的工作参加编辑会议,分享各自社群今日有哪些热点话题。
这种协作方式使英文、马来文和华文部门的编采同事集思广益,分享多元看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马来文组资深记者南达古玛(Nantha Kumar)因为懂得淡米尔文而经常采访印度裔社区新闻。
英文组助理编辑维诺(Vinod Gangatharan)则说,不同语文组的同事经常互动,分享新闻。
“我们会翻译彼此的突发新闻并共享报道,避免各自为政,团队精神很强。”
在 《当今大马》,记者用多语书写或将自己的报道翻译成另一语言是种常态。我们的一些马来文谈话节目甚至还加上三语字幕。
英文新闻编辑兹克里(Zikri Kamarulzaman)就曾带领马来文组和中文组的记者完成多项采访任务,包括指导选举报道。
他强调,语言并不是障碍。
“虽然其他新闻机构也可能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报道,但它们的合作不如 《当今大马》编辑部深入。”兹克里表示:“ 团队精神是成就《当今大马》编辑部的关键,让各个成员发挥所长至关重要。”
主管多媒体部门的许国荣则说:“在 《当今大马》工作的乐趣在于我们有一群专业的同事,可以彼此分享意见,甚至公开辩论。”
除了聆听多元声音和强调团队合作,《当今大马》的另一坚持是编采自由独立。
“编辑部给予我的自由,让我可以不受限制和压力地采访印裔社区的新闻。”南达表示。他采访过各类新闻,并以得以独家报道其他媒体在压力下不敢报道的新闻为荣。
“那起权贵随扈袭击残障Grab司机的案件就是我报道的。《当今大马》是少数首先报道这则新闻的媒体,我因此深感自豪。新闻曝光后,最终嫌疑人得到了法律制裁。”
中文组记者刘存全也同意这个说法。
“《当今大马》的编辑立场是独立的,记者们也是如此。我很幸运能够在不受政府或广告客户的干扰下,自由提出选题并报道。”他说。
2024年4月,刘存全发表了一篇普利策中心支持下制作的专题,揭发彭亨州森林砍伐弊案。此专题由中文组主编李永杰编辑,并翻译成英文和马来文。
对多元视角的坚持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当今大马》能够提供深度报道,与马来西亚各地的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在当下,保持独立新闻更加重要。我们诚邀你一同庆祝 《当今大马》25年来的历程——监督权力、为马来西亚人传递真相。
支持新闻自由, 即日起订阅《当今大马》即享25%折扣,你也可以选择订阅配套赠送给朋友,或点击这里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