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旦杜亚堂妹布玛昨日在法庭上透露,曾目睹死者生前在国外与阿都拉萨及纳吉拉萨,三人一起 同桌共餐 的照片。不过,有违过去两周以来炸尸案审讯几乎天天上各报头条的处理方式,这名证人的惊人揭露并没有机会成为主流报章今天的头条新闻。
《当今大马》探悉,昨日当“纳吉拉萨”的名字首次在庭上被提及,副首相纳吉拉萨的秘书获悉此事后,立即致电各报馆,要求编辑勿大肆渲染此事。
根据《当今大马》从各种不同管道获知,这名秘书告诉报馆编辑,由于证人布玛没有出示其所宣称目睹的3人共餐合照,因此这对被牵涉在内的副首相纳吉拉萨来说是不公平的,要求报馆别大肆渲染(Don't blow up)。
《当今大马》曾尝试联络该名秘书求证,但是皆无法接通其手机。
纵观今日所有主流报章,没有任何一家报纸在封面头条刊登这则重要新闻。
与此同时,前副首相 安华 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要求纳吉对有关相片做出解释,并且批评此案控方试图掩盖和阻止案件获得透明的调查和审讯,以便保护某大人物的利益。
虽然当时有多家报章出席安华新闻发布会,但是这则新闻却受到几乎所有的巫英文报章封杀。
《光明日报》漏夜改封面头条
翻阅昨晚的中文报章夜报,只有《光明日报》在头条刊登把3人共餐合照一事。不过,这则题为“堂妹:照片认出他们;安娜、拉萨、副首相纳吉同桌吃晚餐”的头条新闻被《光明日报》漏夜撤换,早报头条已改成“第一被告载走安娜;女警洒泪指证男友”。
其原本的3人共餐合照新闻,则被安插在第A6版的不显眼处,新闻的标题更把“副首相纳吉”5个字取下。至于安华的新闻发布会,《光明日报》则只字不提。
《中国报》则维持夜报的封面排版,在封面次文刊登“布玛供词惊四座;法庭暂休15分钟”的新闻,文中提到阿旦杜亚、阿都拉萨与纳吉拉萨曾经同桌用餐合照,但是全文并没有指这名“纳吉拉萨”的身份。《中国报》也一样只字不提安华对纳吉与炸尸案的批评。
《中国》和《光明》不提安华批评
虽然如此,《中国报》却在第A2版的“阿旦公开出游照片;曾与高官同桌用餐”新闻下,刊登了一则新闻背景,指副首相纳吉曾数度与炸尸案划清界限。
《南洋商报》和《星洲日报》今日不约而同的把“巫统不争槟首长”当作头条新闻,并把炸尸案审讯的新闻放在内页处理。
《星洲》《南洋》内页刊登新闻
《星洲日报》是在第14/15版以两页跟进炸尸案的审讯,其中一则提到阿旦杜亚、阿都拉萨与副首相纳吉拉萨在圆桌上共餐的照片。但是这则新闻的标题却只打出“3人曾同桌共餐,布玛供词引发骂战”,避提纳吉的名字。
《南洋商报》是在第A7版的头条刊登“布玛供证牵扯出大马高官;纳吉阿尔丹拉萨曾共餐合照”的新闻。值得一提的是,《南洋商报》更在该新闻下角特别注明“此拉萨不同彼拉萨”以解释阿都拉萨巴金达与副首相纳吉拉萨的名字里“拉萨”的不同意思。
虽然《星洲日报》在第09版头条刊登公正党的新闻,但是却只是以一段的文字带过安华认为纳吉有必要对3人合照一事做出解释。《南洋商报》则在第A17版最右下角不显眼处刊登安华“促纳吉解释与阿尔丹合照事”。
《东方日报》是在第A3版头条刊登“堂妹供证:政府高官在内;阿旦曾展示3人合照”,文中只是提及阿旦杜亚、阿都拉萨与纳吉拉萨共餐合照,但是却没有提到“纳吉拉萨”的身份。该报也一样仅以一段文字带过安华促请副首相纳吉解释一事。
《光华日报》则报道了“阿丹拉萨纳吉法国合照;第6证人再掀审讯高潮”,但是同样不提“纳吉拉萨”的身份。不过,该报在“与阿丹有何关系?安华要纳吉解释”新闻中,报道安华要求副首相纳吉针对他与蒙古女郎阿丹杜雅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以证明本身的清白。
巫英文报章不提“纳吉拉萨”身份
至于其他主流巫英文报章方面,包括《马来西亚前锋报》(第7页)、《每日新闻》(第2版)、《新海峡时报》(第8版最后一段)和《星报》(第N3版),都是在内页新闻报道有关3人共餐合照一事。各报只是在证人、律师与控方的对话中,略为提到“纳吉拉萨”的名字,完全不提“纳吉拉萨”的身份。
至于今日没有出版的英文《太阳报》,也以同样处理手法在 网站新闻 上刊登有关合照一事。
与此同时,所有巫英文报章完全封锁安华对纳吉和控方的批评,只是报道安华对一些公正党员退党所做的解释。
也是人民公正党首领的安华昨日是在其八打灵再也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质疑为何纳吉在依约竞选期间否认认识阿旦杜亚,但是如今却被揭露曾经与死者共餐合照,因此要求纳吉挺身公开解释。
安华批评说,炸尸案的检控过程是不透明和不专业,目的并非要揪出犯案的幕后黑手,相反的却不断保护某大人物免受波及。
主流报章忌讳纳吉已非首遭
其实,这已非首次主流报章在报道炸尸案新闻时,对副首相纳吉感到忌讳。
安华曾在今年1月特别举行记者招待会,促警方公正调查蒙古女郎炸尸案,并质疑警方是否曾盘问副首相纳吉。
不过,在《当今大马》索查隔天的报章后,发现“纳吉”似乎已经成为主流媒体 忌讳 的字眼。除了网络媒体及《东方日报》之外,国内没有一家主流报章敢在报道中提到这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