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访马学者康耐特所大力倡导的零垃圾生活,在国内已有人身体力行,而马来西亚零垃圾协会创办人郑凤云昨晚分享了她的3年“成绩”。
她现场出示一个500毫升小瓶子说明,里头是她跟丈夫过去3年,即从2016年1月1日开始零垃圾生活后,所制造的绝大部分垃圾——其重量少于100克。
郑凤云解释,绝对的零垃圾是不可能,零垃圾生活者虽努力减少,还是会制造少量垃圾。
她也特别补充,这也并非是夫妻俩的所有垃圾,因为部分垃圾并不适合入瓶,如使用过的厕纸,以及或有危险的药物。
“还有一些上游产业所制造的垃圾,虽然那些垃圾不是我们直接所制造。例如我们去餐馆,虽然我们的食物没有垃圾,但厨房可能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垃圾。”
生活里实践5R原则
郑凤云指出,落实零垃圾生活须要实践5R原则,即:拒绝(refuse)、减少(reduce)、重复使用(reuse)、回收(recycle)及堆肥(rot)。
“例如今晚主办单位准备杯子给我,但若他们准备的是塑料水瓶,我可以拒绝,因为我经常携带自己的瓶子,我可以随时装水。”
“所以我们首要任务是拒绝不必要的垃圾,接着是减少垃圾,包括减少消费。例如纸巾,你看看星巴克的纸巾越来越大张,但你看周围的朋友,他们的嘴巴有大吗?没有,我们的嘴巴依然很小,何以需要纸巾,因此携带手巾可减少垃圾。”
“若真的要使用纸巾,你可减少使用,可撕成两或四张,并和朋友一起使用。接着是再循环衣服和汽车等。”
郑凤云是昨晚在题为“零废弃物:迈向绿色永续未来?”(Zero Waste Management: How Sustainable and Green?)的讲座上,发表上述的言论。
这次讲座由隆雪华堂社经委员会和吉隆坡不要焚化炉行动委员会(KTI)联办,《当今大马》是媒体伙伴。
讲座另一名主讲人是美国纽约圣劳伦斯大学化学系退休教授康耐特(Paul Connett),主持人为隆雪华堂社经委员会主席李仕强,讲座获得超过60人出席。
起而行拒绝只说不做
郑凤云分享,未落实零垃圾生活的3年前,她仍是记者,当时撰写很多关于环保、塑料污染、动物绝种等文章。
“每次当我写文章时,我告诉读者停止制造塑料垃圾,很多动物因为你们而死亡,但可笑的是,每次当我写文章时,我吃很多薯片、巧克力、饼干,当我完成所谓的环保文章后,我的垃圾桶却有满满的塑料垃圾。”
“有一天,不知为何,我起床后发现,我才是问题制造者,我很虚伪,我一边把手指向其他人,另一边我制造很多问题。所以从那时开始,我决定不要再成为问题制造者,而是要解决问题,这也是为何我开始认识及学习零垃圾生活。”
“2015年12月31日,我还是一个丢很多垃圾的普通人,但2016年1月1日,我开始不丢垃圾,这是一夜的改变,这就是我如何开始。”
带容器去购买麦当劳
郑凤云接着分享实践零垃圾生活的最初几个月事迹,在2016年1月,她开始自备容器购买食物。
“因为我发现我的垃圾桶有50%是食物垃圾,20%至30%是塑料包装,因此首要从食物下手,我开始带容器去买食物,包括去麦当劳。”
她笑说,进入零垃圾生活的第3天,朋友挑战她去麦当劳买东西吃,而她也欣然迎战。
她指,这主要是为了证明,零垃圾生活目标并非要逃离文明生活或进步社会,而是可在不制造垃圾的情况下,过着正常的城市生活。
“所以我带我的容器到人潮拥挤的麦当劳,很多人看着我,疑惑我何以带容器来麦当劳,当轮到我时,我把容器放到柜台并告诉员工,我要一个大份薯条,但装进这个容器。”
“他(员工)笑笑看着我没说什么,最后她说没问题,便到装有薯条的机器处给我一个大份,之后再加一勺,所以我有额外大份的薯条。”
此后,郑凤云开始带各种不同的容器到各处去买东西。例如带小瓶子去买纽西兰冰淇淋、到巴刹买菜,更携带各种容器到肯德基快餐厅购买两个晚餐配套。
“所以这不代表我们需要牺牲我们的生活模式,你只需改变思想和行为。从这个月,我了解到重复使用,可减少垃圾。”
弃厕纸及用布卫生棉
到了2月,郑凤云开始落实厕所零垃圾,此前,其厕所有很多塑料产品,包括塑料牙刷,但进入零垃圾后,她以木制牙刷取代塑料牙刷。
“所以零垃圾很方便,因为我不需要每天处理垃圾。”
进入3月,郑凤云挑战零垃圾经期,开始使用布卫生棉,使用之后不须丢掉,而是清洗、晒干及再用,而布卫生棉使用超过3年依然适用,她同时也推荐月亮杯。
她指,每名女生会消耗1万至1万5000个卫生棉,因此除了环保,零垃圾非常省钱。
在4月时,郑凤云开始挑战不用厕纸,一开始她购买来自美国的环境友善厕纸,其包装也是纸制,但由于价格太贵,让她最后铁下心使用水来清理。
“若你购买本地的普通厕纸,10卷价格7令吉,但若购买环保性厕纸则约10卷17令吉,该来自美国的亲环境厕纸则是10卷价格90令吉,我无法承担,所以最后被迫使用水。”
零垃圾只是回归传统
“但我使用水后开始懊悔,为何我没早一点这么做,这很清爽。很多人认为零垃圾是年轻人的玩意儿,但很多时候只是回归传统。”
一年后,郑凤云和丈夫虽然成功完成零垃圾生活挑战,但他们决定不走回头路,延续零垃圾生活模式。
“现在我不再制造任何塑料垃圾,你需要的是几个月时间来接受这个新生活模式。”
郑凤云也分享她走访澳洲的经验。当时,她跟朋友在当地一家超市外的大垃圾桶找到很多被丢弃但包装还完好的食物,例如沙拉酱和美乃滋酱等,那些食物还冷,似乎刚从超市冰箱丢入垃圾桶。
“我们拿回所有食物,很多包装还完好,我很好奇为何丢掉这些食物,可能是储藏室没空间了,他们需要腾出位子给新产品。”
“那晚我们免费吃得很开心,但我内心在哭,因为我知道,我虽然能吃这些好的食物,但世界还有很多人在挨饿。”
个人实践到组织推广
“之后,我认为是时候扩大我的个人经验,升级为运动,以启发其他人,避免更多的资源浪费。”
于是在2016年,郑凤云和友人创办马来西亚零垃圾组织(Zero Waste Malaysia),并在3年内,把会员人数扩大至2万3000人。
“有很多不同背景的人现在开始落实零垃圾,我们举办很多零垃圾活动,例如夜市购物活动、野餐、斋戒月市集活动、和国家地理杂志及绿色和平一起办教育活动等。”
“你们依然可以享受逛夜市,只是改变购买方式而已。我们也举办大马首个零垃圾嘉年华,并在活动最后没有制造任何垃圾。”
郑凤云表示,其组织在2017年推介亚洲首个零垃圾收集应用程序,里头记载500个零垃圾地点。
“我们也与各种私人公司、非政府组织和政府单位合作。去年在巴生谷,我们有6个以零垃圾模式经营的新摊位。”
“所以我要传达的讯息是,零垃圾不是有钱人、华人或年轻人的生活模式,而是人人都可以过零垃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