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会计师吴兆坤指出,《哗!FM》广播执照持有者Synchrosound Studio私人有限公司的5千万令吉亏损,并非源自于《哗!FM》电台,他更质疑该公司欲为电台重建品牌的解释,只是堂而皇之的藉口。
吴兆坤从本身所收集的资料和分析中,估计经营一家电台每年只需要600万令吉,而本地媒体的广告收入每年是4千万令吉,估计《哗!FM》至少能够从中占有1千万令吉的广告费,因此就算无法赚取盈利,至少能达到收支平衡,不会面临亏损。
他表示,Synchrosound早在《哗!FM》还未开台之前的2000年(《哗!FM》于2003年开台),就已经亏损2千300万令吉,亏损一直累积到2004年的5千万令吉,虽然他不清楚2000年至2004年的亏损如何累积而来,但是相信不是源自于《哗!FM》,因此该公司把5千万令吉的亏损都归咎于《哗!FM》是不合理的。
他进而质疑该电台是否有停播以进行品牌重塑的必要,因为属于同一个集团的NTV7电视台也面临接近3亿令吉的负债,但是却能够向法庭申请,先以现金偿还部分负债,其余的负债再分期摊还给债权人,该电视台不须要停播,因此Synchrosound的负债问题也能以这样的方式来处理。
他昨天晚上是在由雪兰莪中华大会堂青年团主办的“哗!FM停播?华社哗然!”讲座上这么表示,其他2位主讲人分别是雪华青署理团长刘伟勤和新纪元学院媒体研究系讲师黄国富,主持人为《独立新闻在线》总编辑庄迪澎。
讲座吸引了约100名出席者,现场座无虚席,一些观众由于位子不足够,只好全场站立,充分显示华社对《哗!FM》的关切。
很有可能改为马来电台
也是《哗!FM》兼职节目主持人的刘伟勤表示,公司高层迟迟不公布《哗!FM》在10月15日停播后何时复播,也拒绝透露复播后使用的是什么语文,整个处理过程缺乏透明度。
“据内幕消息透露,《哗!FM》停播后很有可能改为马来文电台,如果不是怀有这个目的,高层为什么不对外宣布(复播后的使用语文)?”
对于其他媒体在此事件中的互相支援,他认为这是一个健康的现象,除了网上媒体如《独立新闻在线》和《当今大马》的即时报道,新闻部所拥有的爱FM也在节目中讨论《哗!FM》停播事件。
同时,他也否认停播是因为该台的时事节目《下班红绿灯》内容涉及太多政治敏感地区。
家庭纠纷引争议?
他认为,公司拥有者的家庭纠纷是造成该电台在广告业务上面对阻扰。
他表示,前农业部长兼ENCROP GROUP集团执行总裁阿芬迪诺华威透过ENCROP GROUP拥有Synchrosound和其他几家公司,但是负责协助NTV7推动广告业务的公司由阿芬迪的第二太太所拥有,并拒绝为由第一太太管理的Synchrosound推动广告业务,导致Synchrosound底下的《哗!FM》无法招徕广告商。
他表示,《哗!FM》在外界的广告反应非常良好,但是由于上述的家庭纠纷,《哗!FM》多次要求高层设立业务团队来推动广告业务均遭拒绝。
他对于华社另外申请广播执照以设立新电台的建议不表赞同,因为目前大马的无线频波已经被完全占用,无法容纳更多的电台。
“但是目前大马的电台不多,因此不知道是不是有人霸着茅坑不拉屎,这方面当局也没有透明处理,须要我们去求证。”
无线频波为全民资产
黄国富指出,虽然台湾面积比大马小,但是该国却拥有180家电台,反观大马只有56家电台,却足以占用所有的无线频波,其中必然有问题存在。
他告诉现场观众,无线频波是全民共有的资产,应该根据人民的需要来使用,而不是以商业考量作为出发点,因此华社不应该将此次的停播事件视为单一个案,也不应该只局限在华社里讨论和争取。
“这样的个案在大马的媒体环境里很有可能发生在其他媒体上,因此阅听人要看清楚问题的关键。”
他强调,制度上的改革才是最重要的,人民必须要求政府和政党退出媒体,“政党追求的是权力,媒体则是扮演监督的角色,两者的功能要分得很清楚。两者应该处于同等地位,并非现在我们看到的主仆关系。”
他表示,要求保留《哗!FM》的 网上签名 已经达到约8千人,这是社会力量的表现,但是争取的行动不应该只停留在网上签名,应该要发动更多的行动。
“在这件事件上,阅听人能够意识到本身是主动的,是能够作出争取的,这是可喜的现象,我们要拿回原本就属于我们的权利。”
寒蝉效应
他也担心《哗!FM》的停播将会造成“寒蝉效应”,既媒体工作者会将停播诠释为误踩敏感言论地带的结果,因而自我设下更多的言论限制,最后造成大马的媒体言论尺度倒退。
黄国富也尝试打破人民对于广告业务的迷思,他表示广播电台未必一定要靠广告收入来生存,他举出台北的古典音乐广播电台“爱乐电台”,就是以举办活动和直销唱片来赚取盈利,广告收入只占了总收入的40巴仙。
成立委员会推动运动
其中一位出席者,既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成员曾剑鸣同意黄国富的看法,建议华社应该成立一个委员会,以便更有组织性和计划性的推动争取运动,并从4年前的反对马华收购南洋报业运动中吸取教训,不再依赖政治人物的协助。
吴兆坤则认为,华社必须以实际的方式来争取保留《哗!FM》,其中的方法就是继续通过群众的力量,将讯息传达给收购《哗!FM》的首要媒体(Media Prima),让有兴趣欲与首要媒体洽谈购买条件的华商,拥有更大的谈判筹码来购买《哗!FM》。
“据我所知,已经有一些华商欲与首要媒体谈判以购买《哗!FM》,但是问题是首要媒体是否肯答应,因此这些华商需要群众的配合,让他们以代表华社的身份来进行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