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下
著名流亡异议分子陈华彪去国35年仍然心系新加坡民主进程,他认为,新加坡人民的政治共识高,不受种族分化之苦,因此未来无可避免地走向两党政治之路。
陈华彪指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政权的发展优先于人权论述已经日益失效,一是因为人民自觉地寻求替代模式,希望有更多的民主;二是社会日益分化,政府难回应不同要求,这必然造成民众求变,投选反对党,最终促成李光耀高压政治时代走向终结。
陈华彪近日访马拟推介其《烟幕与镜子的把戏——探究“马克思主义阴谋”》(Smokescreens & Mirrors: Tracing the ‘Marxist Conspiracy’)一书,《当今大马》特为他作专访,以了解其对新加坡政治走向的看法。
不应等待内部变革
2011年大选李光耀敦促阿裕尼集选区选民勿投选反对党,否则今后将后悔五年,结果引起巨大反弹,其儿子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不得不出来道歉。陈华彪认为,这一事件显示李光耀时代的旧方式已经不能因应时代的要求。
陈华彪不否认,李光耀逝世之后,人民行动党可能较为开放,但应“更有想象力地超越现有冀望人民行动党内部改变的框框,没有什么可阻止我们想要在选举中拒绝人民行动党。”
他指出,新加坡“已经有足够的政治共识,知道国家要达致什么目标,不像本区域其他国家那样被种族所分化。因此,改革论述可获得民众广泛支持,反对党应该以这诉诸支持”。
2011年新加坡选举,反对党大有斩获,他相信未来反对党将继续强大。虽然人民行动党会以拨款来拉拢选民,但是“下一届大选无可避免的主要趋势是,市民社会将考虑两党制。看看亚洲的社会,台湾和韩国是好的例子。我不认为新加坡会是例外。”
不过, 陈华彪 也指出,该国长期奉行高压政治,以致“以选票将执政集团逐下台”竟是个讳莫如深的课题,甚至连在野党也陷入框框,不敢打出替换政府的招牌。
寻找替代模式
陈华彪说,新加坡新世代已经不相信“发展经济优先,出卖人权”论述,新加坡的经济已经飞跃至世界水平,人民已经有物质福利,他们要更多的东西,因此过去的论述模式已失效。
他说,新世代属于网络世代,他们在购物、崇拜偶像时行使个人自由,选择自己所要的事务,而拒绝所厌恶的。
“他们寻找完全不同的论述,他们是否接受为经济而牺牲人权的说法是另一个故事,因为经济优异的表现已经达致,他们开始寻找其他模式。”
他也举例说,房屋价格攀升,年青人难以承受,可是政府却只是抬出国民生产总值(GDP)说项,一味说要引进外国人,要提高国民生产总值,人民最终不得不质疑政府的政策目标,并提出经济分配的问题。
新生代领袖无政治理念
陈华彪也批评执政党缺乏政策思考,只是一味以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一切,把国家当作公司来经营。
他说,执政党引入中国、印度等新移民,造成与在地人紧张矛盾,就是此等思维的结果。这是因为国家对于要多大的人口没有共识,而政府只是考虑国民生产总值数字,而不理会其他因素。
“人民是这个国家公民,他们不是公司的雇员。这是新加坡最基本的意识形态议题。”
陈华彪指出,人民行动党只是一贯从军事单位、公务员系统及跨国财团等私人界招揽新生代领袖,这些人根本没有政治理念,更遑论提出替代的政治方案。他们只是优秀的管理人员,若没有优渥的薪酬,他们或许就离开政治,回到自己的习惯领域。
他举例说,这样的政治领袖根本没有公共辩论的能力,例如上回大选竟然有部长宣称若是没有优渥的薪酬,就不能和某些在好莱坞工作的人平起平坐,无法获得身份自尊。
全民政党假象
陈华彪承认,人民行动党可能改变房屋政策和薪资收入等政策争取支持,但这只是“维持假象,证明即便没有反对党,他们也是有回应能力的政党”。
“他们要制造一个印象,你不需要两党制。人民行动党照顾全民需求,他们可以为这个国家而吸纳任何范畴的意识形态。”
“但是,我相信的是,在任何社会一定会有不同政治选择竞争,这是健康的。你可能采纳亲市场的观点,也可能采纳社会民主观点,你不可能全部都涵盖。”
他相信新加坡后李光耀时期的长期斗争,就是要换政府,唯有换政府才能去除过去的陈腐弊端,重新恢复宪法,建立更健康的政治环境。
他认为,政治不是单个人的发声与回音,而是必须寻找凝聚彼此的共识,而这就是宪法。唯有回到宪法才能重整政治秩序。
衡量改革基本指标
询及李显龙是否能推动更多改革,摆脱乃父的阴影,陈华彪提出简单的指标:一、不再控制媒体;二、不再利用政治部打压反对党;三、保证不再有类似“光谱行动”的压制举措。
他说,如果人民行动党做到以上几点,并且愿意接受自己被取代,那么才可说是政治成熟。除非能解除政治宰制,不然那还是奉行一党独大的文化霸权。
“我不确定他是否有这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