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回教学者昨晚公开承认,国内部分回教徒誓死捍卫回教对“阿拉”字眼的专用权,是要防止回教徒被人“基督教化”。
这名来自国民大学的回教学者卡立夫(Khalif Muammar,左图)表示,非回教徒再三争取非回教使用“阿拉”字眼,其意图可说非常明显。
“我们都了解他们的意图是什么,而这也已经确切在印尼发生。”
利用语言文字进行基督教化
他说,在印尼一些基督或天主教堂,已经合法且公然地挂上“某某阿拉教堂”的招牌,全因印尼政府允许该国的非回教使用“阿拉”字眼之故。
“这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忧虑,即有人要利用语言和文字,来‘基督教化’回教徒。”
卡立夫强调,回教徒必须极力捍卫,回教语言这道最后的堡垒。
他是昨晚在隆雪华堂举行的“谁的阿拉”讲座(“Allah”: Siapa punya?)上总结时,当着约650名出席者的面,公开如此表示。
“阿拉”字眼非一般的词汇
这项论坛是由自由公共论坛、马大回教学生会及隆雪华青所联办,其他6名主讲人是回教党沙亚南国会议员卡立沙末、国大回教学者阿兹维拉(Azwira A Aziz)、专栏作家哈斯米(Hasmi Hashim)、艺术工作者兼作家邱武英(Eddin Khoo)、回大回教学者莫哈末法力(Mohd Farid Mohd Shahran)及回教传教士沙吉力(Shah Kirit Kakulal Govindji)。
虽然卡立沙末及阿兹维拉都引用《可兰经》的内容,指称“阿拉字眼”并非回教独有,不过卡立夫却强调,“阿拉”字眼并非一般可共用的词汇。
他说,对于回教徒而言,“阿拉”字眼是特别,而非一般的词汇。
他举例:“好比汽车或屋子是一般的词汇,但台上每一名主讲人的名字却是特别词汇。每一个特别词汇都拥有其意义,我不能说自己是卡立沙末,否则便算犯上刑事罪。”
“阿拉”是由阿拉所创造
卡 里夫表示,“阿拉”这个词汇是由阿拉自己所创造,并非回教徒或先知默罕默德所想出来,所以非回教不应使用“阿拉”字眼。
他再三强调,本身不希望在印尼发生的事情,会在马来西亚上演。
“我不要我以后的孩子问我,‘阿拉’是谁?‘阿拉’是回教或基督教的?这将会掀起混淆。”
观众也担忧会被基督教化
较后,一名回教徒出席者在开放问答环节时,也直指本身担忧,若开放“阿拉”字眼供非回教使用,将导致回教徒被“基督教化”。
他表示,若非回教徒是在如同讲座或学术论坛的平台上,使用“阿拉”字眼当然没问题,不过若非回教徒用“阿拉”之名来传教,后果将让人担忧。
他也认同卡里夫的言论,即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询问他,到底“阿拉”是指回教或基督教的“阿拉”。
自从高庭于去年12月31日宣判天主教周刊《先锋报》的马来文版有权使用“阿拉”字眼后,国内至今共爆发9宗基督或天主教堂遭攻击的事件。
点击阅读:
卡立批巫统推波助澜点燃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