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前几天看到新闻,即将在10月1日生效的《2024年公共卫生吸烟产品管制法令》(852号法令)阐明,香烟和电子烟经销商禁止公开销售商品,如果放在货架上,也必须使用有遮盖的货架或橱柜。

个人认为,这些法令根本没有意义。如果说本意是为了减少烟民,让烟民们看不到就不会引起购买的欲望,那简直是多此一举。烟民们即使表面上看不到香烟,也不会因此而不抽烟。商家们还评论说这个新规定会对生意产生影响,我认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这也让我想起了早年政府为了让烟民知道抽烟的危害,规定香烟盒上必须印有肺癌的照片等警示图案,想通过恶心的照片阻吓或提醒大家抽烟的后果。我觉得这也是毫无用处,烟民不会因为几张恶心的照片就戒烟或不抽烟。

2020年初政府宣布的一项措施,当时我心里还称赞政府这次总算有建设性的方案了,那就是禁止在茶餐室里抽烟,或必须离开茶餐室一定的距离才可以抽烟。然而,期待越大失望越大。虽然这项措施因疫情而淡化了不少,但疫情结束后,这禁令依然形同虚设。当局执法不严,烟民不怕,嘛嘛档和茶餐室依然充斥着自私的烟民危害他人。直到如今,只要在露天茶餐室,我几乎每次都能看到烟民在抽烟,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一指轻弹烟灰散,焉知后者身满灰”,这句话形容的是我非常厌恶的一种情况,就是不管什么交通工具的司机或骑士,一边驾驶一边抽烟,然后将烟灰随手散落。我骑电单车时,每次前方车主或骑士抽烟时,烟雾就往后喷,烟灰四处飘落。他们自认为潇洒,却不知烟灰全掉到我身上了。不仅如此,我的外套上坑坑洼洼的洞,也是香烟的火星从前方飘来沾到我身上造成的。没有燃烧起来,已是万幸,不然我随时可能变身“地狱骑士”了。

还有很多不负责任的烟民,将未熄灭的烟蒂随手一丢,浑然不顾会否遇到干燥的落叶或易燃物,因此导致火灾的事情时有耳闻,这简直是造孽!

我百思不得其解,香烟一点都不香,为什么叫做“香烟”?叫“臭烟”更合适吧?偏偏烟民众多,喜欢聚在一起抽烟聊天,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臭气相投”?

我住在公寓五楼,左邻右舍、上下楼层都有住户抽烟。二手烟四面八方渗透,露台、门边、厨房、窗户,烟味无孔不入。每当烟味飘进来,我就得忙着关窗、关门。周末想在家休息,却被迫一整天做开门、关门、开窗、关窗的“臂力运动”。

早期,有些自私的居民甚至在电梯里抽烟,碰到这种情况,我走进电梯发现已来不及退出,缓慢的电梯伴随着不断扩散的烟味,哪怕停止呼吸也忍受不了多久,异常难受。后来,管理层贴了禁止抽烟的通告,这种现象才逐渐改善。抽烟的居民改用楼梯下楼,边下楼边抽烟,结果楼梯间永远充斥着二手烟味。

我常常想,抽烟百害而无一利,为何烟民依然如此众多?口臭、身臭,伤身害人还浪费钱。我常调侃说,抽烟的都是有钱人,如果一天抽两包烟,一个月需要上千令吉,一年花费上万,没钱如何抽烟?

从小,我身边就不乏抽烟的人:我婆婆、外婆、伯伯、舅舅、堂哥、表哥、姨丈都是烟民。我父亲抽烟几十年,小时候我还很好奇,抽烟有那么爽吗?我第一次抽烟,就是父亲让我试的。当时我大概五六岁,猛吸一口,不会回吐,呛得咳嗽不停,眼泪鼻涕一起流,难受极了。所幸第一次抽烟的经历如此糟糕,以至于我对香烟敬而远之。小时候家里有段时间,堂哥和朋友一起同住,他们三人共用一间房,三个人都是烟不离手。进他们的房间时,烟雾缭绕,不知道那是仙境还是地狱。

烟民有句俗语:“饭后一支烟,快活似神仙”。按我说,应该是“饭后一支烟,快点见神仙”才对。我觉得这是一种群体心理,身边朋友抽烟,自己就跟着一起,不然显得不合群。久而久之,成了习惯,也就难以戒掉了。烟民的年龄越来越年轻化,我在中学时,很多同学躲在厕所抽烟,男厕所的马桶里全都是烟蒂。

有报道说,马来西亚烟民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你我身边总是不缺抽烟的人。基于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禁烟恐怕难以彻底实现,只希望大家能逐渐意识到抽烟的危害,慢慢减少。

我觉得烟民其实很矛盾,明明知道抽烟只有坏处,甚至是慢性自杀,害己害人,却依然戒不了。这到底是意志力的问题,还是习惯了之后沉沦于此,不再在乎?真是令人惋惜,令人悲哀!


萧克飞,服务于循人中学23年,(2001-2024)。目前担任电脑科主任,资讯处副主任。

本文内容是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今大马》立场。


关注《当今大马》WhatsApp频道 随时接收新闻推送。

查看评论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