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mk-logo
来函
烫手山芋吗?——论华裔副教长的发展潜力

首相安华于2月24日颁布财政预算案,教育部毫无疑问继续成为获得最多拨款的部门,共获552亿令吉。

教育部是大马官僚体系最复杂、规模最庞大的部门,举凡师资培训、课程规划、教材编纂、考试以及学校管理,权力大都集中在教育部,州县教育局缺乏自主权,往往只能执行政策。

同时,教育部也是继财政部、内政部、国防部以后的重要部门,一直获得政府最多的资源。教育部长也一直都是获重点培育的政治领袖。在国阵执政时期,当过教育部长的巫统领袖几乎后来都成了首相,包括拉萨、胡先翁、马哈迪、阿都拉巴达威及纳吉。后来离开巫统,先后当上首相的慕尤丁及安华,也都经历教育部长这一跳板。

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部自然得担负一定的重任,负责制定国家教育政策,提升国民整体教育水平。

然而,大马自英殖民时代,即存在着分而治之的现象,各族并没有机会互相认识与了解;独立后,族群之间不仅没有融合,执政党内部的鹰派还进一步加剧族群之间的不信任,形成严重的族群对立。

族群的对立直接型塑了各族人民的“文化危机感”,导致各族需透过母语教育来维护己方的民族认同。因此,教育在大马已不仅仅是学术课题,更是政治以及种族课题,使得教育部的操作更为复杂。

副教长力不从心

一般上,首相会委任执政党华裔议员担任教育部副部长。除了辅佐部长,他也会被委派管理华校事务。

因此,华裔副教长职,可说是华社在母语教育上的重要精神寄托。在马华公会仍占据华社政治主流的时代,教育部副部长被视为该党四名正部长和财政部副部长之后,重要的官职配额。

由于教育部长职一直被马来政治领袖视为禁脔,因此向来注重教育的华社领导只能寄望华裔政要出任副教长,以处理教育特别是华校事务。

然而,华裔副教长在消除华社“文化危机感”常有力不从心之窘况。更无奈的是,除了被视为维护华教不利,而遭受华社千夫所指,华裔副教长在维护母语教育的行动上,偶尔也会遭受马来社群的抨击,形成两头不到岸的窘境。希盟的张念群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将教育理念引入华校

笔者认为,华裔副教长必须是沉稳干练的政治人物,在公开场合谨言慎行,切勿夸下海口,以免落人口舌。他也必须具备一定政治魄力和交际手腕,应付繁重且悬而未决的华校事务。

同时,除了必须对华教有深厚认识,他也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理念,懂得将专业、进步的教育理念引入华校,让华校把重心更多地放在提升师资水平,而不是继续困守在自己的文化防线固步自封。

华小过去常因注重考试文化、鼓吹精英班制及分数至上的观念而引人诟病。这种校园风气将为学生增添不必要的压力,在本应积极探索个人的童年时期,却面临繁重的考试压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灵健康。

同时,一味讲求背记的考试方式,也让华小生没有机会培养自身思辨能力。自小六检定考试(UPSR)被废除后,华小该如何走出旧有教育模式,良好地适应全新校本评估制,华裔副教长理应在部门内结合有关当局制定的方案,让华小校方参照,早日走出改革的“阵痛期”。

同时,副教长也应该积极宣扬跨文化交流,多安排各源流学校的校方、华团与穆斯林组织进行会面,研讨学术以及互相参访,以达成共识、促进文化交融。

华裔副教长是一颗烫手山芋,但却有着一定程度的发展潜力。希望现任副教长可以把握短短五年的任期,在维护华校文化、提升教育水平上继续努力。


魏宇泽,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在籍生。

本文内容是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今大马》立场。


关注《当今大马》WhatsApp频道 随时接收新闻推送。

查看评论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