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mk-logo
来函
敬告留台老学长姐们:您们的学弟妹快憋不住了

有诗云:哀鸿遍野。

敬爱的学长姐们,还记得吗?台湾现在已是深秋了。很多年前的这个时候,想必您们也是刚忙完大学里学弟妹的迎新活动吧?旅台多年,渐渐不再活跃于同学会的活动了。然而这些年来,有件事一直困扰着在台的学弟妹们,这个感受是愈来愈深,这个焦虑是愈来愈大。

暑假期间,第12期《大马青年》出炉了。停刊已久,何故又复活了呢?主编在〈自序〉中说到,之所以复刊,是由于“侨教政策"变成了“政治不正确",以及原有政策被改得面目全非。因此,透过一系列旅台人的专访,自己替自己发声。这本厚达200页的旅台刊物,确实道出了众多学弟妹的心声,但其论调大体还算厚道。

事实上,旅台生圈子里的怨气,恐怕远非这本公开刊物所能道尽的。远的不说了,就举最近几个讯息为例。前二周BBS大马站有一篇转贴的侨辅室公告,内容让人心寒。本学年度伊始,台湾教育部竟以“经费已经用尽"为由,通告本学年度“优秀海外华裔学生`回国'就读奖学金"小猫几只的得主,有关金额延至下一个年度再发放。(这还不算跳票吗?原有预算去了哪里?)

而就在上个月开学之际,教育部另一厢却能神神气气慷慷慨慨公布一份“外国学生"台湾奖学金得主名单,洒洒洋洋一共700多位。每人每月领新台币20,000至30,000元不等(约马币2,300至3,500余元),一年可领足12个月,而且发放效率奇高无比(开学之前尽快发放)。当然,这又是没有我们这些黑发黑眼黄皮肤姓“华"的份了。可以重复说一遍,700多人×NT$20,000-30,000×12月=多少?

再看上学年度就开始连砍所谓的“侨生公费"(现改叫“清寒助学金",果真“清寒"),幸运“得奖"者每人每月只剩下新台币2,000多元(马币200多元),过年返乡头尾又要扣掉两个月的金额。这种小家子器且又拖拖拉拉的作风,不近乎拿那些生活有问题的学弟妹当成伸手苦苦等人施舍的可怜虫、吃尽他们豆腐吗?!和那些身为天之骄子白皮肤、黑皮肤的“外国学生"相比,我们这些华裔子弟岂不就是与龙相比的猪、判若云泥的三流下等货吗?!一边是一年领新台币240,000至360,000元(马币20几千至40千元)的高级人类;另一边却是每个月新台币2,000多元,在珍珠奶茶一杯要30几40块钱的台北,难不成叫学弟妹每餐就靠一杯珍奶过活了啊?!数字道尽了一切。哀哉!

或许这还不算是太严重的大事,毕竟众多学弟妹还是自力更生的多。我们也已经习惯了外人的白眼,可不是吗?大马华裔子弟去了哪里都是乖乖牌的,好欺负嘛。赴外留学,有心仪的学校科系念就算了,读完掰掰也就走人。但是台湾教育部近年来大力“榨"钱引诱“外国学生"来台升学,大打“国际化"牌,“侨生"学额疑经已受影响。从每年分发名单和我们的经验来看,愈来愈多学弟妹被分发往新成立(升格)的大学,不少都名不见经传,也有好些校址在哪里大伙儿根本都弄不清楚,而有些名校科系甚至开始不招“侨生"了。毕业后若想留下来,又受到所谓“48K"(即月薪四万八千,去哪里找?)和两年工作经验条款的排挤;有志继续深造攻研的话,又面临“侨生"和“外籍生"在研究所入学考试的差别待遇(有甚于大马“绩效制"的荒唐)。换言之,我们缴的学费和那些“外国学生"一样,却同人不同命,不管福利、工作还是深造,我们往往被搞到“里"“外"都不是人!台湾当局扶“外"抑“华"的苦心,由此一消一长之势看来,难道还不昭然若揭吗?!

这些年来旅台生态不过如此。在学校里工读被人家讥为“抢"人饭碗;居留证不慎过期一天,就请准备好机票离境再说;成绩排在前三名竟不被准许申请校内奖学金。我们再怎样的诉苦喊冤,我们再后宫深闺似的哀怨,坦白说心里也有数──有用吗?许多旅台人很肚烂。那些台湾官员曾经口口声声装假亲切说欢迎“回到祖国",听在我们这些AnakMalaysia耳中,不仅刺耳,还感到分外肉麻。那些官腔,听了只想跳下水沟去洗洗耳朵。他们的话要能信,那真是天下红雨,猪猡也上树啦!唉,各位已上岸的学长姐们,我们还小,却都已经累了。

声称是“侨生之母"的“侨委会"又近乎瘫了;以前作为美国反共反华战略一环的“侨教政策",在时下“本土化"政府眼中又成了过街老鼠;而“侨生"被人家利用的价值没了,可怜无辜变成了有如老鼠过街。本来十年河东转河西,百岁桑田变沧海,此落彼起,我们也怨尤不得人,只有认命。不过话说回来,有没有能直通官方的代表组织为旅台人的基本利益作据理力争(不敢奢望什么“争取最高权益"),或者至少能够反映心声,说句公道话?

无论如何,最后还是要请学长姐们放心,学弟妹们看来都还争气,没丢家乡父老脸。纵使身处当局正在“去中国化"的宝岛,有几十年历史的“中华文化"奖学金已废除──连门面工夫都省下来了,但我们还深深知道守护民族文化的灵魂、守住华教的根,就是大是大非,就是大忠大义!先辈“自力更生"、“自求多福"的教诲,我们岂敢忘记?

晚近台湾正深处内政外交的多事之秋,身为学弟妹,我们自是不敢越分多说半句话。只是众多学弟妹在台湾水深火热,而有燃眉之急的当儿,赤道家乡却传来了内勇外怯的风波,叫远在海外的我们,看在眼中,诚是疼在心里。

秋风萧瑟。远处传来一阵阵叫人不忍的悲鸣。无他,那只是遍野哀鸿。

一群旅台学弟妹•永诚执笔

2005/10/31草于台北•深夜


关注《当今大马》WhatsApp频道 随时接收新闻推送。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