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的其他作品
mk-logo
专栏
身分权威,与吴慷仁、安溥的选择

【零思掠影】

不论是在求学、处世,抑或网络世界观察,总是一直警醒着自己绝对不可“不证自明”,先行地借用强势的权威,来强调或是突显从事、抉择、处世的正当及合理性(事实上确实也没可充作图名逐利手段的文化资本)。

自身对名利场避而远之的天性,不愿为汲汲营营的生活所拘,亦不解何以狗苟蝇营之事,总会使人昧于特定身分权利与优势之便:无权无势的群众,无法避免钻营攀附的生存行事;权势者则占据、利用身分地位以及群众支持的优势,强化形象的门面。

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在某种领域、团体等获得众人的信任,或是有相应的能力、职衔证明,就会获得身分权威的优势和影响力。如此,“身分”本该在社会赋予的,需实践特定社会关系与地位的相应责任。

无可否认的,以某事之认同或实践为志业者,身分能够很大程度上,化作约束、精进、充实自身所处个人秉性与社会角色的责任伦理。更有甚者,一个真正的权威者,擅用自身的影响力,开展更广泛集中的统筹合作,成就一番伟业。从历史上各个革命的风起云涌,领袖引导着群众向前,即是明证:在创造自身的影响力同时,亦改变众人的心意,形塑促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要达致如此效力,社会行动者就肯定是需持续擅用既有的优势和能力,去积极争取所欲之事物,包括获取更广泛的支持与肯定,拓展支持、巩固形象、扩大影响力。

然而,人的天性似乎很容易满足于身分标识所带来的形象资本红利(在后现代或是消费资本主义的潮流下,极端拒斥或是强化的现象,亦是常态),疏于说理论事的举证说明,身分就变成一种工具性的权威装饰品,易为直接拿身分或资格来说事,而有以人废言之虑。

若是当中更涉及利益与钱财的交换,代表某种立场的出发点,则更为功利之目的所宰制。即使都不涉及谋私牟利的动机,自我保全的人性本能会倾向于采取一切手段来保护自己,包括作为团体领导者对于舆论风向的支配:当有任何价值、立场的争议争执,身分权威就成了先行的讨论准则与舆论工具,或是更为简单粗暴的,强硬地仗着职级或资格权势压人,评事论理皆非根据事实原则,反倒操持较强势的秩序力量,压制异议。

网络世界里尚有流量的诱因,发声抗辩或挞伐,皆易有一呼百应的效果:发表什么看法或是要响应什么的起手式和终结技,往往就是“我是什么什么身分”“某某是什么身分”,然后相应以身分地位所涵之权威或标签,或是取决于有多少社会地位及群众支持,以此为对错的准则。


关注《当今大马》WhatsApp频道 随时接收新闻推送。

Unlocking Article
Unlocking Article
查看评论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