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瞥惊鸿】
前首相纳吉获特赦局减刑,刑期从十二年减半至六年。
事情好巧不巧,就发生在团结政府任内,无论这项决定是否为政治操弄的结果,可以确定的是,团结政府的形象,以及其所带来的改革希望,在许多曾经的支持者心中,已然幻灭。
支持者之所以绝望,与希盟的选前形象不无关系。
希盟多年的选举策略与口号,都是围绕在开明、改革、反腐败、反滥权等观念之上。尔后虽与国阵等组成联合政府,希盟理应仍是其中的主导者,团结政府却在坐镇中央以来,做出不少与原初形象大相径庭的举措,被质疑与国阵多有协商,甚至重走国阵老路。
如果希盟打从一开始就是意图误导公众,上位后就出尔反尔,那么,其选前形象与承诺毫无疑问就是一种欺骗;如果希盟起初并无欺骗之意,却在上位后因种种因素无法兑现承诺,我们就只能说他们是失信于人民。
无论是哪种情况,无一不是在揭示我们,希盟——或者其他政党——的形象与承诺,于我们对政治的理解、预期、参与,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以致我们不得不反思,应当如何在未来面对所谓“政治宣传”(propaganda)。
对“政治宣传”的负面观感
政党总是需要宣传的。不光是选举政党,过往许多国家在独立前,都会出现一批又一批的政治行动者,宣扬民主自由或共产主义,宣称己方理念是建国的最佳方向。
无论是哪种政治环境,我们一般上都只能是在事后断定,他们的政治宣传是否为欺骗,是否会失信,是否诚心往所述的方向推进,而我们的选择又是否正确。做出决定前,我们需要搞清楚,政治行动者们想做些什么、为何这么做、如何去做、可能达成吗……;另一方面,我们又需要担心,他们现在“只是讲罢了”,谁知道他们掌权后会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