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mk-logo
专栏
外配申请永久居留证,得等多久?

【记忆碎片】

过去几年,P320社区空间的两位成员投入社区经营,认识了不少居住在柔佛古来县内的女性外籍配偶。彼此建立友谊后,我们经常会接到外配姐妹的各类咨询,其中一项她们经常会咨询的问题是关于永久居留证(PR)的申请。

多数外配姐妹在马居住超过五年后,都符合申请永久居留证的资格,也有申请永久居留证的计划。她们之中,有一些在多年前已提出申请,经历过两轮的面试,一直在等待移民局的回复信函;有一些则是在等待多年后,收到移民局的拒绝信函,希望了解上诉的途径。

针对第一种情况,我们曾尝试协助外配姐妹拨电到移民局相关部门查询审核进度,通常面对的情况是官方部门电话无人接听,或是电话接通后,长时间在线等待,好不容易终于能够与官员对话,得到的答复就是“申请还在处理中”。

举一个例子,外配C的申请年份是在2015年,她于2016年前往移民局面试。当我们2020年为她查询进度时,已经距离她最初的申请日期五年,官员回复说她的申请还在处理中。一直到2021年,她才收到移民局的回复信函,拒绝她的永久居留证申请。移民局的惯常做法是,不会向申请者说明拒绝的原因。

针对第二种情况,移民局会在拒绝信函中,列出内政部部门地址供当事人上诉。我们协助申请人写信上诉后,她们就重新回到等待的行列。有一位外配E,其申请年份同样是在2015年,她在2020年接到移民局的拒绝信函后,随即提出上诉,目前仍在等待移民局的进一步通知,如今相隔她最初的申请日期已超过八年。

外配F也是在2015年申请永久居留证。她在2020年看到身边的人陆续收到拒绝信函,自己却什么也没有收到。受不了等待的煎熬,于是与丈夫从柔佛去到布城移民局总部直接询问官员,这才发现原来布城打错了地址,邮件没有寄到她手上。她从布城官员手上拿到回复信,同样是一封拒绝信。

这种动辄五年起跳的回复时间,糟糕的查询方式,充分显示相关部门的行政效率之低。而这些都不是新鲜事,回看外籍配偶支援组(FSSG)过去撰写的报告、媒体历年来的新闻报道,以及关注议题者发表的文章,都可发现问题存在已久,一再被提起,多年来没有改善。

以2015年《东方日报》记者李嘉雯、曾雪爱的专题报道《外籍配偶管理私人财产挑战多》为例,报道中所提及的内容,即外配面对的各种挑战,几乎都可以不加修改地解释目前的状况。外籍配偶支援组当时给政府的14项建议也没有过时。

比如第6项:

申请永久居留权和公民权的法律及官方要求、审核申请的时限规定、拒绝理由和司法检讨,都必须有清晰和透明的政策与指南。

移民政策在宣布之后须跟进,以确保这些宣布最后成为行政指示。

第8项:

政府应简化签证更新程序,及考虑提供5年签证给所有外配。一旦5年签证到期,若她们符合所有条件,就应被主动发出永久居留权。

在该篇报道中受访的马华槟州公共与投诉局顾问林敦良指出,他处理过多宗外配个案,有的外配在马居住多年,孩子已长大成人,却依然无法取得永久居留证。他说,“掌握批准大权的内政部,可基于特定的理由拒批外配的永久居留证,即使追根究底,该部亦坚拒透露当中原因,这令他感到无可奈何”。

时隔八年,我国经历政权轮替,我们在这议题上取得多大的进步?审核时限、拒绝理由有更透明的处理方式吗?没有。

执政者对外口头承诺公平和公正处理申请是容易的,但没有半点意义。重点是行政部门是否有更透明地公开资讯,接受国民的监督问责。

寻求政治人物的协助

有的外配姐妹或她们的丈夫会询问,可以向政治人物求助吗?向政治人物求助有没有用?


Unlocking Article
Unlocking Article
查看评论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