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story images
story images

【恋念岛屿】

许多年前只是偶尔长途跋涉时路过近打谷,无意间见到车窗外闪过的一些颇具集镇规模的聚落,入目的却是人去楼空的苍凉景象,直觉得触目惊心:怎么过去几代人鸡犬相闻、生活相依的集镇,而今却是一片的颓墙败瓦,居民都到哪儿了?

后来经年都淹留在近打谷,因工作或研究所需,不时都在近打河谷一带奔驰往来,这时候才发现,在废矿湖处处的苍茫大地,类似这般的景象原来只是寻常,过去在大道上见到的车窗外后退风景,只是“橱窗展示”之一斑!

因锡矿业没落沉寂

几年前中国《华夏地理》杂志推出〈大马访谈录:飘洋过海的中国人〉特辑,特约撰稿人以“生死锡矿”来标识太平,意指霹雳州的锡矿业转移到近打谷并蓬勃发展之后,更早期因发现锡矿而发展起来的拉律(Larut)或太平,即令过去有着多么精彩的历史情节,后来也只能趋向沉寂。

然而,“生死锡矿”的霹雳城镇岂止于太平,在广袤的近打谷一带,许多过去受益于锡矿业而经济蓬勃,尤其人丁旺盛的老城镇,在经历20世纪后期国际锡价崩盘的冲击之后,比起太平之尚能维持一定的生活规模,那里更多的是人去楼空的寂寥景象。

近打河谷的锡矿小镇,年轻人都往外谋求生计,留下青壮年时期经历一段峥嵘岁月的鹤发老人,他们依旧守候在过去的繁华地抚今追昔。在老镇里,他们可以兴致勃勃地数说矿业黄金时代的盛况,可以巨细靡遗地告诉你过去的作业与生活细节,可以唱起客家山歌,却无法唤回旧时代,也难以把抚养长大后的孩子留在身边,享受几代同堂的天伦。

他们的天地在昔日的繁华地,下一代的天地却注定在更辽阔的外面世界了!对他们而言,历史的推力或拉力让他们扎根在这里,并且找到了生命的辉煌,但那已经一去不回头了,而今他们只能看着后代飞出去寻找生活的新天地,自己跟老镇一起终老而足矣!

昔日装载生活的楼房,而今成了荒树丛,能不教人感慨?(摄于甲板)

城镇珍藏历史情节

近打谷的“锡日辉煌”已成历史,在历史翻新页之后,有些城镇有了新的机遇,如怡保作为银州的首府,它已在马来西亚的美食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广式点心和白咖啡的香气远传国内外,每逢假日,前来寻味的食客摩肩接踵,旧城区俨然成了游人盘踞的热点。

此外,金宝有了拉曼大学的进驻,也挥别过去的沉寂岁月,享有大学城的硬体发展与经济机遇。临近金宝的务边,虽然没有特殊的经济刺激因素,但在当地有心人的推动下,依仗着它挨近南北大道交流道的便利,尤其就联邦大道而言,它其实是金宝与怡保之间的一个居中点,因此尚算能维持一定的局面。

但是,在广袤的近打河谷地区,那许多“生死锡矿”的大小集镇,不像这些挨近南北大道或联邦大道而比较让人“看得见”的据点,命运就显得不一样了。

在作为霹雳河支流的近打河流淌的谷地一带,在大大小小的废矿湖之间,散布着更多大小不一的华人集镇。这些与废矿湖相伴的华人城镇,它们都珍藏有历史的某些珍贵情节,那里不乏刻烙着斑驳历史的老庙,也有能印证时间刻度的华人义山,更还有会馆组织和学校,人的历史和锡矿的故事,说来都能让闻者动容的。只不过,到了现在,却让人有无以为继的喟叹……

民国十九年矗立至今的民房,却敌不过岁月的荒凉,人去楼空。(摄于蒲地)

落寞集镇易被忽略

回顾历史,这些城镇都是因开采锡矿而崛起,锡矿业崩溃之后,原本活络的经济动脉没了,活色生香的生活也拉下了帷幕,比如端洛(Tronoh)、布先(Pusing)、甲板(Papan)、蒲地(Siputeh)等等都是。

端洛大街,岁月静好。

但是,这些都是华人先贤前来开拓生活新天地的旧地头,他们洒下汗水扎下生活的根,也写下了历史的辉煌篇章。然而,比起其他人文荟萃而为人瞩目的大埠头,这些藏身在历史深处的落寞集镇,往往为研究与书写着忽略,眼下似乎更应该予以关注,否则可能就会让先贤的洒下的汗水流失了,比如在甲板,我们就见到了深草埋藏历史遗迹的景象!

端洛大街民居外墙的装饰瓷砖,留下曾经繁华的印记。(摄于端洛)

话说从前,我们是在地理课本读到马来半岛锡矿业的分布版图的,然因矿家的资本大小有别,而有沙泵采矿法、铁船采矿法等华洋矿家各行其是的开采模式。到如今,大概就只能在金宝的近打锡矿工业(沙泵)博物馆,才能看到沙泵采矿的金山沟模型展示,以及在华都牙也(Batu Gajah)找到其中一艘已然搁浅的铁船了。

这些历史的脚注之外,在近打河谷的广大矿区,大概就是那些相当密集的废矿湖,还能诉说历史上的“锡日辉煌”了。

金山沟拆了,铁船撤离了,琉琅山歌也不唱了,趁着时代过来人还在沉寂的锡矿集镇留守着老岁月,如果现在我们什么都不做,大概就什么都留不住了。

至于这些集镇如何找到新的机遇,则有待后续的探讨了。

附记:“生死锡矿”沿用张集强、陈爱梅在《华夏地理》特约稿的专文标题,“锡日辉煌”取自矿家丘思东编著的书名,不敢掠美,特此声明。



杜忠全,槟城人,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任职于私立大学中文系,迄今出版有《槟城三书》套装、《我的老槟城》散文集、《岛城的那些事儿》评论集、《恋念槟榔屿》等等。

本文内容是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今大马》立场。


关注《当今大马》WhatsApp频道 随时接收新闻推送。

查看评论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