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了再说”的潜台词就是“输了不用说”。在首长和大臣决定说还是不说之前,我们先看看当地选民怎么说?
马六甲106个华团联署呈上《马六甲万里茂补选诉求》,促请政府公平对待各源流学校,包括:根据需求增建各源流学校、制度化拨款、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等。
彭亨州吉道选民则促请政府解决当地民生及基本建设的课题,包括涉及火车轨道保留地的房屋及土地问题等。
是意愿还是能力的问题
华教、民生、发展,这些基本上都是每一场补选必提的标准诉求,更是合理的公民权利,接招的高官大人一派老神在在,我们看热闹的更是见怪不怪。唯一值得奇怪的是高官大人的思考逻辑。
为什么首长和大臣针对这些课题会回以一句“赢了再说”?有人觉得这番言论有贿选之嫌。可是贿选到底如何定义,就连德高望重的选举委员会主席都说他无法厘清,如此复杂的课题,我们升斗小民还是不谈为妙。政府是否落实人民的诉求,只牵涉两个问题,一是意愿的问题、二是能力的问题。
补选毫不影响国阵大权
我们日夜都被灌输国阵是“人民优先”的政府。国阵政府一切决策,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及唯一的依归,所以意愿的问题,应该不是问题。如果意愿没问题,那就应该是能力的问题了。
按照首长及大臣言论的逻辑,应该是说“国阵候选人赢了补选,国阵政府才有能力解决上述教育及民生课题”。可是问题又来了。不论是马六甲万里茂州议席补选,或是彭亨吉道州议席补选,不论选前选后,也不论选赢选输,国阵都还是甲彭两州地位稳固的执政党,更是大权在握的中央执政党!
难道是诉求本身出问题?
赢了,既不会让国阵变得更有能力(这两个本来就是国阵的议席);输了,也不会减弱国阵的能力(国阵还是占有绝大多数议席优势)。那为什么还要“赢了再说”?
如果再退一步来看,既不是意愿问题,也不是能力问题,那就一定是诉求本身出了问题!我们是明白事理的人,可以体谅政府不可能毫无原则地批准那些极端、偏激、不合理的垃圾诉求。
如果首长及大臣觉得有人趁火打劫,提出亵渎“一个马来西亚”崇高精神的非理性诉求,就应该马上拒绝,不需要婆婆妈妈等到赢了再说,更千万别好学不学,学敦马在1999年对付“华团大选诉求工委会”那招选前接受选后算账的过桥抽板。
注:作者部落格
http://www.lengkekmun.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