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mk-logo
Advertorial
讲座侧记 l 独立制作人的生存之道
Oct 23, 2020 5:27 PM
更新: Oct 24, 2020 2:11 PM

【哲学茶席】E-讲座〈独立制作人的生存之道〉

主讲人|陈汗青(台湾表演艺术独立制作人)

主持人|陈鱼简(云手制作执行长)

日期 11/07/2020(六) 15:00-17:00

记录 |施映因 李燕淇


近年来在亚洲,制作人的角色逐渐受到重视。身为一名独立制作人,看似具有无限可能性,实际上也必须面对无数限制,如何陪伴艺术家共同完成作品、与各式组织维持良好关系、以中立角色整合多方资源都是独立制作人必须克服的难题。【哲学茶席】邀请了台湾表演艺术独立制作人陈汗青,来分享他如何整合资源、扩展网际网路,发展国际共同制作的可能性。

陈汗青年轻时热爱街舞,希望日后从事与表演相关的工作,于是进入台北艺术大学就读艺术行政管理研究所,从此踏入表演艺术制作领域。虽然他并非戏剧、舞蹈或音乐专业出身,但在念研究所时,他抱持开放的心态参与了不少台湾表演团体如莎妹剧团和黄翊工作室等的制作、各个艺术节以及国际交流项目等等,因而成就了他现在跨域的工作属性与能力。

讲座中,陈汗青提出了3个独立制作人应有的思考:投资自己、角色定位以及主动性。制作人需不时审视自己的不足,提升多方面的能力如语言、人际网路等;同时也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并且与艺术家共同成长以维持长期合作的关系。他也提醒大家要提高主动性,在适当的时候主动出击,而非坐等艺术家委托执行制作。

参与了多项制作后,陈汗青从接触艺术家、事前策划制作、申请补助直到完成专案等工作,归纳出独立制作人所扮演的3个角色: 介绍(Introduce),协调(Coordinate)和共制(Coproduce)。他常常推介喜欢的艺术家和作品给其他制作人,希冀开启更多跨国跨文化的合作与交流。虽然无法获得实际的回馈或收入,但他却因此有机会在各个艺术节担任协调工作,持续维持人际网路的活跃度。

随着共同制作成为国际交流未来的趋势,他认为独立制作人应更积极探讨和开启共制的可能性,而加入国际平台是其中一个途径。近期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关系,许多国际平台改换至线上模式,大大减少了以往参与所需的交通及住宿成本,鼓励大家把握机会参与。同时他也提醒参与之前应先做好准备,清楚定义自己的目标,以及预备自己和艺术家的作品及履历。

国际共制需要非常多跨文化的沟通,牵涉的不仅仅是艺术作品,还要多方面从合作方的生活、文化、环境等去了解和尊重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而有效完成共制的工作。总的来说,陈汗青认为独立制作人的任务在于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因为建立各方的信任感和愉快的工作环境,能让大家百分百投入付出,更有效地完成一部满意的作品。

问答环节中,陈汗青认为在国际市场推介作品的关键是先掌握对方合作的要求,再结合自己的作品和制作条件推荐合适的共制方式给对方,譬如某国场馆想要和他合作,他就会找台湾相对应的场馆和资源进行跨国共制。即便无法和对方促成合作,他也乐意引荐适合的艺术家或制作人,这实为一种资源的交换,为未来的合作埋下种子。

对于制作人与艺术家的关系,与其说是制作人陪伴艺术家,他更认可是一种共同陪伴、共同成长的过程。双方都需要相互了解与持续沟通,适时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很需要保持弹性。沟通的过程中,他认为制作人必须要打破单一选项的想法,提供不同的选项让艺术家挑选,确保双方有达成共识的空间。

面对现在的后疫情时期,虽然无法跨国活动,看似少了一些机会,但其实制作人反而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本地的艺术家,有更多的机会触及那些尚未结识的对象去探讨国内共同制作的可能性,为日后延伸至国际共制的可能性做好准备。

最后,陈汗青鼓励想成为独立制作人的年轻人,一定要先思考是否能适应与不同的人共事,并且要多下工夫去了解独立制作人的工作性质和领域。他也提醒大家对这份工作抱有一个心态,就是独立制作人的工作成效和回馈并非立竿见影的,所以耐心也是成为独立制作人必备的一个特质。

【陈汗青】 简介

陈汗青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国立艺术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他从事现代剧场、传统戏曲、科技艺术、现代舞等表演艺术的独立制作。他也参与了不少大型艺术节的节目制作与行销,如关渡艺术节、台北艺术节、“TPAM表演艺术会in横滨”国际交流项目“Exchange”等等。

【哲学茶席】简介

由驻马来西亚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主办,云手文创基金会策划与执行的【Tea Philo哲学茶席】,是一个以哲学、人文、及艺文思潮探索个人社会价值的系列沙龙座谈,借茶饮清稳心神,无拘束轻空间的自在气氛下,主讲与出席者能近距离直线交流沟通。【Tea Philo哲学茶席】邀请台湾杰出团体或个人莅马作经验分享,并邀得马来西亚各方领域者出席回馈予以意见,彼此分享学习、交流,为两地文化互动建立通畅管道


查看评论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