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mk-logo
新闻
民调显示大马青年患政治冷感<br>关心时事唯自觉无力改变现状

一项针对国内青年的民意调查显示,尽管多数青年关心国家时事,也意识到政府施政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但是他们对于改变现状却充斥无力感,对政治参与也意兴阑珊。

另一个吊诡的现象则是,虽然多数受访者希望看到国会有更多的反对党议员,但是却认为他们比较适合扮演监督与制衡政府的角色,并非改朝换代组成新政府。

这项“2007年全国青年民意调查”由默迪卡研究中心(Merdeka Center)在今年8月进行,并获得亚洲基金会与荷兰大使馆的赞助。民调主要专注于国内青年对于民主制度、政府行政以及民事与政治参与的展望和意见。默迪卡研究中心董事依布拉欣苏菲安(Ibrahim Suffian,右图)今早在吉隆坡一家酒店公布调查结果。

该机构以电话访问了1千508名遍布全国各州,年龄介于20至35岁的青年,其中52%来自城市、48%来自乡区;66%来自西马、砂拉越与沙巴分别占17%;59%巫裔、26%华裔、7%印裔、8%非穆斯林土著;51%男性、49%女性;以及51%中学毕业、44%具学士或文凭资格。

大选以外时段难以制衡政府

民调显示,青年并非如大众所想象般,只关心娱乐与运动新闻。他们最关心的课题是经济与社会问题,其次是环境与就业机会,再来是宗教与种族课题以及贪污,娱乐与世界政治是最不受到注意的课题。

至于马来西亚目前所面对最重大的课题,15%受访者认为是治安问题,选择其他课题如经济、通膨、治安与道德、政治与大选的受访者,分别只占介于7至8%。去年同样的调查显示通膨是受访者的首选。

除了青年普遍上皆关心国家事实的倾向,几乎所有(94%)受访者都承认投票是重要的,其中80%更认为他们的声音能够影响政府的施政方向,然而吊诡的是,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并没有改变周遭环境与社区的能力,即使是对一些重要课题如经济,治安或生活开销也显得无能为力。尤其在女性当中更是多达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这些课题与他们本身无关。(见以下图表)

更甚的是,大多青年相信在大选季节以外的时期,人民无法让政府对它的所作所为负上责任(见以下图表)。这种意见在华裔(58%)和印裔(58%)青年之间最为普遍,巫裔与非穆斯林土著分别只占49%。

过半受访者对政治避而远之

这股对改变现状的无力感,也反映在青年参与社团活动的程度上。只有大约五分之一的受访者曾经参与社团活动,不过一半以上是由政党或政府提倡的青年团体或计划,例如Belia 4B、马来西亚青年理事会或青年之友(Rakan Muda)的成员。换言之,少过10%的大马青年真正参与民间发起的社区或青年团体。

青年对政治参与的冷感更是显而易见,53%的受访者希望能避免涉及政治,其中又以华裔、印裔和非穆斯林土著最为显著,只有巫裔对政治较为热衷。(见以下图表)

56%的受访者声称已登记为选民,其他的则以没空(39%)、不感兴趣(8%)、不知道如何/哪里登记(7%),以及懒惰、不准备、不重要与忘记(共11%)作为没有登记的理由。

即使已登记成为选民,大部分的受访者也认为自己并不需要太投入地参与政治活动,当中只有11%会经常与家人或朋友探讨政府政策与时事课题。另外只有14%会参与助选或选举监督活动,20%将在大选期间观察选情与出席选举活动,多数则认为其角色只是投票。

青年在来届大选最关注的议题则是国家经济状况,其次是政府是否兑现其承诺。

冀强大反对党,拒改朝换代

另一方面,尽管大多青年对国会出现更多元的声音保持欢迎态度,但是依旧抗拒改朝换代。他们赞成国会出现更多的反对党议员,尤其是非土著与城市受访者,但是却认为反对党的角色是监督与制衡政府。(见以下图表)

若进一步探讨各族青年对此课题的态度,相对于巫裔(27%)、印裔(26%)和非穆斯林土著(29%),华裔青年最抗拒政权替换,只有18%认为反对党的角色是组织新政府。

至于青年的投票倾向,在已登记为选民的受访者当中,66%已决定将投选的政党,游离选票只占了33%。他们的投票也受父母所影响,53%的受访者承认他们的投票倾向与父母亲相似。

大专法令造成青年无力感

对于民调结果,依布拉欣苏菲安认为,限制大专生结社与言论自由的《1971年大专法令》,是造成青年衍生无力感的原因之一。

“他们有所关心,然而却没有被赋予能力改变。他们并非完全无动于衷,只是没有强烈感觉到他们是社会上具有能动性的一群。”

他也表示,尽管大选跫音已近,比较起默迪卡研究中心在去年针对国内青年所进行的同样调查,这次的民调结果并没有出现很大的波动。

调查报告也将会上载至 默迪卡研究中心 亚洲基金会 的官方网站供公众阅读浏览。


关注《当今大马》WhatsApp频道 随时接收新闻推送。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