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研副研究员许德发博士观察到,当前评论界属倾向实践性,而忽略观念栽培的工作。
“虽然这种知识弱,行动强的现象不足以说是危机,但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应该引起大家关注。”
他表示,当缺乏理论基础时,所搞的活动只以应急为主,显示华社的知识单薄,所以呼吁搞运动者须回归概念思想,建设理念基础。
“当初的人权委员会中就有许多成员能够提出多项议题引起讨论,但现在成员们趋向年轻化,负责的工作则多是串联及监督,也发了很多的文告。”
他继称,“当我国华团领袖在平等的论述上争取平等的机会,而马来族群则在争取平等的结果时,我们却对平等的理论认识不深,没有研究只是纯粹知道而已,届时我们将如何反驳别人的攻势?”
另外,针对为何华社对于80余位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的成员所推出的罢写运动无动于衷时,许德发坦言是因为思想解放不够。此外,他认为也可能是知识界的行动只产生监督作用,没有普及化,导致大众并不明白其概念。
为了拉近与社会人士的距离,他甚至建议雪华堂主办杂志广为宣传,并指称由于该会资金雄厚,所以蒙受得起亏损。
华社论述80年代以降自我设限
许德发也比较独立前直到80年代的华团宣言,一直到近期自由撰稿人的独立宣言的论述架构,从而提出议题需国际化与理论建设的重要性。
“在1980年代的华团宣言后,华社开始单纯的将每项议题当作国内议题来看待,同时也是延续以往的宣言,即从华人社会的族群的角度来看,但却以人权话语加以论述。”
“华社自从华团宣言之后便鲜少提出国际议题,而较着重于国内议题上,可说是在自我设限。”
他指出,目前华团及其他团体缺乏和其他国家学者进行交流的努力,并建议说即使是国内议题也可以将其搬到国际舞台互相对话,因此不应自我局限。
在1985年10月12日,由董教总颁布的《马来西亚全国华团联合宣言》(简称《华团宣言》)是以27个领导机及联合总会的名义发表,并获得5千多个华人社会的盖章联署。
另外,许德发强调,华社在50年代已开始针对联合国的人权宣言的角度,来提出华社民族的权利以及机会平等,是属于非常难得的视野。
“独立前,华社除了对内要求联盟、马华接受宣言,也至备忘录给联合国,欲会见英国首相。”
至于在60至70年代却没有任何华团宣言的出现,许德发推测说是因为当时华人社会力量皆凝聚在政党斗争,包括劳动党,一直到发生513惨剧为止。
许德发是和资深评论人李万千一起,被邀请担任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WAMI)新书《黄丝带飘扬——2006马来西亚反对媒体垄断运动实录》交流会的发言人。
《黄丝带》一书的推介人是反对收购南洋报业工委会主席及前雪华堂会长颜清文和资深报人及《东方日报》总主笔张景云,而主持人则是WAMI委员及隆雪华青副秘书吴仲顺。
加入反垄断运动,让写作人反省
许德发称,在90年代时开始出现一些转变,即从原本的华团集体签署运动,渐渐的发展到有许多知识分子开始以个人身份来联署,关心国家课题。甚至是直到6年前由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发起的罢写运动,也是以个人的名义来签署。
“我记得当时张景云是首位发起人,曾呼吁知识界人士需拥有独立精神以及独立宣言,而且许多人也承继了个人自觉的这样的一个面貌。”
他赞赏的说,现在的知识分子不再是以华团签署,而显示出个人自觉及独立意识的提升。同时他也同意,撰稿人联盟在游说许多在届写作人加入他们的社会运动的当而,其实是在促使写作人进行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