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华公会宣布脱售20.02%的南洋报业控股后,华仁控股到底在这场备受争议的交易中亏损了多少钱,便成了舆论的焦点。
《南洋》《中国》:亏损170万
《南洋商报》及《 中国报 》今日采用同一篇报道,指华仁控股在这次转售21.02%股权,给张晓卿旗下的益思私人公司(EZYWOOD)的交易中,只蒙受月170万令吉的“不算惨重”亏损,来反驳外界“谣传”的蒙受2千万余令吉或1亿令吉的损失。
不过,由于马华及华仁控股至今并未向外界,全面透露整个收购的详情,导致《东方日报》认为马华在2001年不顾华社反对收购南洋报业所蒙受的真正亏损,可能永远是一个迷。
其实各界所提出的数据,基本上是一个从各角度去进行初步推敲。但明显的,马华为南洋报业这个“烫手山芋”所承担的利息很重,整个交易确是蒙受庞大的亏损。
因此,《南洋商报》与《中国报》把有关交易的亏损轻描淡写,主要是转移追究责任的视线。
《东方日报》:亏损三千万令吉
《东方日报》今日报道,马华脱售21.02%南洋股权给张晓卿蒙受3千万令吉的损失。
《当今大马》:亏损逾1亿令吉
《当今大马》则根据华仁控股主席兼马华总财政刘衍明在汇报会上所提出的数据,以追溯计算的方式得出,从整个收购行动至今,马华若以4令吉20仙售出手上所有股权所得悉数摊还银行,加上过去所付出的5800万利息,将会蒙受逾1亿令吉的损失,当然这估计并未包括南洋报业所发出的股息在内。
根据参与汇报的人士告诉《当今大马》,刘衍明在汇报会上指出,华仁控股这5年来,共摊还银行5800万令吉的利息,目前仍拖欠银行1亿4000万令吉。
林冠英:亏损2千万令吉
会计师出身的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则从当年马华收购的5令吉20仙价格,对比如今以4令吉20仙的股价出售21%股份,得出每股亏损了1令吉30仙或总共亏损了2090万令吉的结论。
星报收入弥补南洋亏损
《南洋商报》与《中国报》报道所得出的结论,建立在于南洋报业曾经以4股送1股的方式,派送红股使到华仁的收购成本下降至每股4令吉31仙,导致脱售20.02巴仙的股权的举动,只蒙受每股11仙或170万令吉的总亏损额。
但是,有关报道也承认由于华仁没有宣布这期间的利息成本、货款额及利率,导致外界不容易计算其成本。
不过,有关报道也不忘强调,有关的部分利息成本可以南洋报业控股过去派发的股息来抵销。
为了加强论证,有关的报道甚至引述不具名的分析员,指损失170万令吉“不算惨重”,也认为马华拥有的星报集团的不俗收入,可以弥补南洋的投资亏损等云云。
玩弄双面人把戏?
这篇报道的问题是,若华仁控股的损失“不算惨重”,那为何马华必须出售南洋报业控股的股票给张晓卿?若华仁控股没有蒙受巨额的损失,为何不继续成为南洋报业的大股东,要知道当年马华历经千辛万苦不顾华社群起反对收购,为何却轻易把控制权拱手让人?难道在去年南洋首度蒙受630万的亏损就顶不下去了?还是这个马华撑了5年的泡沫已经难以为续。
第二,华仁控股主席兼马华总财政刘衍明在汇报会上举例的数据,在在显示马华收购南洋报业的负担惨重,所以马华上上下下都对脱售股权一事大表赞成,没再追究当年收购的决定。如今《南洋》与《中国》的同一篇报道皆表示只亏损170万,却未报道华仁的利息成本之庞大和影响,是不是有所隐瞒?
论者更质疑,马华高层在内部汇报会上,为了争取各级领袖支持脱售的决定,就传达出马华承受不了“惨亏”的讯息。但是当外界质疑当年收购的决定时,为了面子,马华领袖不惜表示亏损“微不足道”,令人不禁质疑马华高层是否又再玩弄双面人的手法?
应透明交待财政状况与脱售理由
第三,马华中委会文告指出,“这是一项从商业投资及专业角度所做的决定,因此决定交由华仁控股董事部直接处理及发表其他详情”。但是,刘衍明及华仁控股负责人,包括马华最高层的领导,至今却未对脱售行动提出任何解释。他们必须向马华党员和华社,清楚交待整个收购南洋报业行动以来的财政情况和脱售的理由。
就好象掀起政治风暴的亚洲策略与领导研究院(Asli)报告一样,各界提出的数字和质疑当权者的说法,目的不外促进透明化。因此若马华、华仁控股或南洋报业认为外界说法有误,就应向愿意公开政府计算股权方法的首相阿都拉看齐,以毫无隐瞒地的方式,公开自2001年5月28日收购至今的所有财政情况,让马华百万党员和全体华社仔细检验。
马华领导层动用的是百万党员共同拥有的资金,去收购和脱售属于华社公共资产的中文媒体集团,动辄影响新闻自由及言论自由;因此向华社全面交待,是他们必须履行的最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