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mk-logo
新闻
茨厂街社区孕育吉隆坡发展史<br>捷运工程威胁百年生活圈风貌

茨厂街一带,茨厂街、苏丹街、指天街、谐街等都是一路陪着吉隆坡发展,见证了吉隆坡的开埠,光辉以及低潮的街道。纵然他们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命运,但这100多年来的历史变迁,都已经深深地烙印在这些街道及老店里。

从历史中去窥探,不难发现,这一栋栋的老店,这一条条的街道,看似平凡,但却是百年的生活圈,富含机能特色,也写着一篇篇历史故事。

破坏的是一个社区的个性

认识一座城市,就得从认识其历史开始。而茨厂街名字的由来,则是当年甲必丹叶亚来在这条街上开设木薯(木茨)厂而得名。纵然木薯厂营业2年就结业,但茨厂街的名字依然沿用至今。

吉隆坡著名古迹、文化保存工作者张集强受访时表示,苏丹街位于茨厂街南端末,再加上这区早前是中下阶层人士所居住,建筑反而并没有格外突出和精致,所以往往并不会引起人们太大的注意。

但他强调,“文化古迹保存并不一定要特出,重要的是,宏观的看整个区域,这些老店足以反映出以前这整个社区的样貌,以及这个区域的个性。”

中央艺术坊成旧社区核心

NONE 张集强也指出,在茨厂街一带开埠初期,这社区的核心是在中央艺术坊,那里以前是湿巴刹,是人们每天都会光顾的地方,所以自然而然成了人们汇集的地方。而围绕着湿巴刹的则是一些卖干货的商家,也是属于人们每天会光顾的商店。

再往外推,则有一些人们虽称不上每天都需要添购,但却是生活所需的一环,如衣服、布料、五金等,就会树立于此。而更远的,就是人们鲜少会光顾的店铺如金器、摄影馆等等。

而我们不难发现,苏丹街的所在位置较偏远于人群汇集的中心,是属于当时的城市外围。所以如果仔细观察设立于苏丹街的旧店铺,都是人们不会每天接触的,如裁缝店、摄影馆、被拆除的鸿图客栈,更有集善堂(殡仪馆)以及让人们娱乐的去处,人镜白话慈善剧社。

破坏已经在静悄悄中进行

“所以藉此,我们可以推敲出当时生活在这个社区的人们的作息以及生活模式。苏丹街被拆除了,不仅仅只是苏丹街受影响,影响的是整个社区的生态,更是破坏了这真个区域的个性与样貌。”

纵看苏丹街,已有多处的面貌已经今非昔比。原有的老店被铲平后改建为雪兰莪大厦,保存的也仅仅只有外观而已。

当年著名的大中华戏院,位于中华巷。在50年代被烧毁后,并没有重新修复,以致现在看见的也只剩下一片停车场而已。

孙中山首次政治演讲地点

NONE 隆雪华堂执行长陈亚才指出,大中华戏院是其中一个茨厂街一带意义非凡的建筑物,因为这里不仅是华社商讨活动的地方,更是当年孙中山革命时期到马来亚第一次做政治演说的地点。

“当年孙中山来马时,许多当时的大老板都不愿公开帮忙,难得有一位马来亚的大老板——杜楠,帮他安顿活动,安排讲座,而第一场就安排在大中华戏院。当时他的儿子杜著新更肩负起当孙中山保镖的重任。”

除此之外,当年支持孙中山革命的外围组织,中国青年益赛会的遗址也被双英斋所取代,并且已沉寂下来。而在双英斋斜对面的杂货行,则是当年的同业工会会所。这栋建于民国20年,也就是1931年的建筑物,已被背包旅馆所取代。

“当年,中国国民党的领导之一林森亲自为杂货行题字,证明了早年华人与中国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人镜剧社负慈善筹款角色

NONE 陈亚才指出,另一个在抗战时期与中国关系密切的是人镜白话慈善剧社。人镜白话慈善剧社组织于1917年,并在20年代活跃于艺术筹款活动,白话剧、合唱团到后期的粤剧,除了让居民寓于娱乐,更是扮演慈善筹款的角色。人镜于各种文化活动都素有配合,更捐款与慈善事业如隆雪华堂、同善医院等。

在人镜白话慈善剧社旁的空地更是为历史留下了一道遗憾的痕迹。这里当年充当殡仪馆的集善堂和鸿图客栈的遗址。这栋逾百年历史的建筑物在1985年面临拆除的命运,只剩下外墙作为遗迹。可惜的是,2006年,连这面仅存的围墙也被逼拆除。

张集强亦指出,这一连串的发展破坏,突显了政府并没有针对这一片吉隆坡最早的发源地设下整体且周全的保存策略。

书店、茶楼文化走入历史

同样受到波及的商务书店负责人王小姐指出,商务书局1956年于马来亚成立,而设立于苏丹街的总行已经超过十余年。

她指出,当初商务书局会选择于苏丹街设立是因为当年这一带是赫赫有名的“书店街”。除了商务书局,更有上海书局、大将书局、大众书局、世界书局、友谊书斋、远东书局等。

然而,随着华文书业的经营甚为辛苦,不少行家已经相续结业。倘若商务书局也遭受到搬迁的命运,这一带又将再少了一间书行,“书店街”的美誉也将走入历史。

NONE 除此之外,贵为华人最早聚集地的茨厂街一带的特色,少不了的是茶楼文化。这种秉持着旧式港市茶楼的文化是早期当地居民品茶、聊天、吃早点的好去处。而早期茨厂街一带亦是许多人潮窜流的茶楼聚集处,包括有连香、宴乐、联陞、丽章、爱群、松江、锦纶泰、品泉、成记、玉壶轩等。

然而,连香茶楼于60年代左右结业后,宴乐、联陞也相续关闭。后期,品泉、成记也步上关闭的后尘。续锦纶泰在近期关闭后,至今,唯一一间屹立于苏丹街的玉壶轩旧式茶楼亦逃离不了捷运工程的波及,成为被指定搬迁的店家之一。这意味着,这将为茨厂街旧式茶楼的文化画上句点。

牺牲古迹并不是发展底下的唯一管道,典当历史更不是文明社会的所作所为。这片见证了吉隆坡开埠、独立、发展,却被政府点名为发展基建让步。纵然最终老建筑获得改建,这也始终少了一分乡土风情,少了一分历史的足迹。因为,保存古迹,少不了历史的色彩,更少不了留下一段历史空间让后人去回味。


关注《当今大马》WhatsApp频道 随时接收新闻推送。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