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今天是国际母语日,7个公民团体疾呼政府采取8项强化各族母语教育的措施,以确保母语学校得以自由发展及获得平等教育资源。
与此同时,它们也呼吁政府检讨国家文化政策和国家教育政策,以在多族群社会落实多元文化主义理念。
这些建议包括,成立扮演解决族群争议的“族群关系理事会”;这也是继民间号召政府成立跨宗教理事会后,另一项由民间倡议的跨种族理事会,以解决纷争。
这7个组织分别是林连玉基金、原住民关怀中心(COAC)、马来西亚原住民网络(JOAS)、隆雪华堂民权委员会、淡米尔基金(Tamil Foundation)、儿童资讯、学习和发展中心(CHILD),以及教育福利和研究基金(EWRF)。
保护环境保障原住民文化
它们指出,原住民的语言跟他们生活环境和依赖的资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保护环境对保护语言和认同至关重要。
“我们促请政府贯彻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以保护环境,进而保障原住民的语言和文化。”
它们说,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UNESCO)于1999年宣布每年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以纪念孟加拉人民争取语言权利的斗争。1952年2月21日,在抗议巴基斯坦政府把乌尔都语(Urdu)列为唯一的官方语文的示威中,5名达卡大学生被开枪射死。
应谴责贬低其他族群文化
“我们认为,所有族群的文化和语言的地位一律平等,它们逐步进化和发展成族群的文化资产,这些事实是不证自明的。”
7组织一致认为,贬低其它族群的语言文化应被谴责,因为这将使族群关系恶化。政府不应针对任何族群的语言文化实施歧视性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少数族群和原住民社群。
以下是7组织敦促政府着手解决,我国少数族群和原住民社群所面对的语言文化问题:
1)国民、母语及宗教学校应获平等教育资源,政府应承认原住民以口语相传的非正规教育。
2)为各原住民社群提供学前母语教育,作为制定完整母语教育制度的第一步,这可有效减低原住民学生在国中的辍学率。除此,政府也应在国民学校加入符合原住民期待的课程。
3)培训足够和称职的母语学校教师,马来文科目应以第二语文的方式教导。
4)立法制定 “少数语言全国专员”(National Commissioner for Linguistic Minorities)制度,以保存和提倡少数族群和原住民社群的语言权利,并以印度作为参考。
5)确保所有本地创作的电影、文学、表演和艺术作品都一律平等,享有本土电影、文学、表演及艺术作品的地位,同时有权分享国家文化资源。这不应受到创作语言及创作者族群身份,而有所区别。
6)制度化保障原住民的传统习俗权利,在修改任何攸关原住民的法律或批准任何将影响他们权利的发展计划之前,充分向原住民解释并获得他们的同意。
7)成立“族群关系理事会”以解决所有族群间的争议,废除针对少数族群和原住民社群的制度化歧视措施。
8)检讨国家文化政策和国家教育政策,以落实多元文化主义和文化民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