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mk-logo
新闻
国内首场“阿拉”论坛两派激辩<br>卡立批巫统推波助澜点燃火头

昨晚在隆雪华堂举行全国第一场“阿拉”字眼的公开论坛,成为支持和反对非回教使用“阿拉”字眼的对辩会。两派人士皆引经据典,试图驳斥对方的论点,结果出现交锋连连的场面,讲座更是迟至约11点半才结束。

NONE 尽管早前曾传出 警方试图干预导致论坛可能流产的传言 ,不过这场“谁的阿拉”讲座(“Allah”: Siapa punya?)却顺利进行。两派人士虽然分持不同的意见,但却以理性态度进行讨论,没有发生任何“擦枪走火”的事件。

四对三支持非回教使用“阿拉”

讲座共有7名主讲人,其中4人认同非回教应可使用“阿拉”字眼,另外3人则大力反对。认同者包括了回教党沙亚南国会议员卡立沙末、国大回教学者阿兹维拉(Azwira A Aziz)、专栏作家哈斯米(Hasmi Hashim)及艺术工作者兼作家邱武英(Eddin Khoo)。

NONE 至于持反对意见者,则是回大回教学者莫哈末法力(Mohd Farid Mohd Shahran)、国大回教学者卡立夫(Khalif Muammar)及回教传教士沙吉力(Shah Kirit Kakulal Govindji)。

这场讲座由自由公共论坛、马大回教学生会及隆雪华青联办,吸引约650人踊跃出席,其中以马来人居多。

卡立指中东等国也用阿拉字眼

NONE 作为唯一来自政坛的代表,回教党沙亚南国会议员卡立沙末(Khalid Samad,右图)再展现一贯的开明作风,支持非回教使用“阿拉”之名。

他并认为,自高庭裁决天主教会周刊《先锋报》(Herald)有权使用“阿拉”字眼后所掀起的一切争议,全是因为巫统推波助澜之故。

面对数名主讲人稍早前提出的论据,卡立沙末在一开始演讲时,自问自答说:“与其他允许非回教使用‘阿拉’字眼的国家相比,马来西亚的分别在哪?答案就是巫统!”

这番话马上掀起台下的鼓掌呼应。卡立沙末续说,巫统一再声称非回教不能使用“阿拉”字眼,若这种说法正确,是否意味着中东等国的回教学者,不能捍卫该国回教的“阿拉”字眼专用权?

听众质疑纳沙鲁丁是否属巫统

他指出,我国的“阿拉”字眼争议,完全是一个被有心人士刻意制造的问题。

一名出席者过后在开放问答环节中询问卡立沙末,既然后者声称反对非回教使用“阿拉”字眼的人都来自巫统,那么是否代表回教党署理主席纳沙鲁丁持相同意见,也应归类为巫统人士?

不过卡立沙末在总结时并没正面回应,但他强调,就因为巫统默许不满人士示威,结果才导致如今的局面一发不可收拾。

指共用阿拉字眼更利弘扬回教

他也表示,《可兰经》已经阐明,回教不应禁止非回教徒接触回教,所以禁止非回教使用“阿拉”字眼,更是无从禁起。

他说,回教有句话是“除了‘阿拉’以外,没有其他的上苍”,这意味着,当时确实还有其他宗教的其他上苍存在,而那时候的回教学者们并没提出反对。

卡立也表示,回教徒不应再对“阿拉”字眼纠缠不清,反之应该专注于弘教,把回教传达给更多人。

“我们不应驱赶人们接触回教,若非回教徒与我们一样,可以使用相同的‘阿拉’字眼,那么我们才有机会向他们灌输回教的知识。”

阿拉伯语《圣经》也用“阿拉”

NONE 另一名支持高庭判决的主讲人阿兹维拉(左图)也强调,“阿拉”字眼并非回教专用,因为阿拉伯语的《圣经》,早已用“阿拉”来翻译基督教的“上帝”(god)。

“这就是事实,除了阿拉伯语《圣经》外,诸如印尼和东马的原住民,也使用‘阿拉’来称呼基督教的‘上帝’。”

“只不过,这项称呼一向来没有引起争议而已。现在那些人争论不休,为的又是什么?”

“上帝”译成“阿拉”念起来古怪

不过,反对非回教使用“阿拉”字眼的主讲人却群起驳斥。

NONE 回教传教士沙吉力(右图)强调,翻译工作的宗旨就是要弄清一个事情,但若把“上帝”翻译成“阿拉”,则肯定会把事情弄得更加混淆。

他举例,《圣经》有段内容是说,“主耶稣向上帝祷告一整晚”,若根据这种翻译方式,则会成了“主耶稣向‘阿拉’祷告一整晚”,念起来非常古怪。

“还有一句话是,‘上帝比起耶稣更伟大’(god is greater than jesus)。若我们把它翻译成‘阿拉比起耶稣更伟大’,基督教徒又是否能接受?”

他在结束演讲前,还语带双关地说:“愿‘阿拉’保佑你!”(may “allah” bless you)

牛津及剑桥字典指阿拉属回教

NONE 回教学者莫哈末法力(左图)也认为,要解决“阿拉”字眼的争议,根本上还是要回到翻译的问题,而“阿拉”却是回教沿用了1500年的字眼。

他说,全世界的回教徒都使用“阿拉”字眼,更何况牛津及剑桥的字典,在阐明“阿拉”的意思时,也说这是回教的上苍。

他也解释,回教徒不愿非回教使用“阿拉”的字眼,是因为不希望非回教弄砸自己的宗教,因为“阿拉”早已是一个回教化的字眼。

点击阅读:

以印尼教堂挂“阿拉”招牌为鉴

学者担忧共用字眼被基督教化


关注《当今大马》WhatsApp频道 随时接收新闻推送。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