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兼巫统主席拿督斯里纳吉一直到昨天仍面对党内保守派的压力,认为他不应该出席东总团拜,但是,首相今早依然穿着唐装赴会,冒着政治风险踏上这趟历史性的破冰之旅,向华教人士拜年。"——摘自2月18号《星洲日报》头条。
这段出自《星洲日报》的文字想表达两个事件和一个结果。
第一,巫统保守派不认同华文教育。所以首相纳吉才会面对压力。
第二,首相纳吉很勇敢。纳吉在面对党内保守派的压力之下,毅然赴会,亲临董总,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到访董总的大马首相。
唯一的结果是,统考文凭还是不受政府承认。
纳 吉在塑造其亲民的形象,花了不少功夫。像所有一个大马的活动,还有最近的广告等等,都在凸现纳吉本身的亲民。相对而言,我们对巫统就不保有好感,至少不如 纳吉亲近。这就怪了,为什么巫统出生,流着巫统的血的纳吉可以拒绝巫统保守派?我们都知道纳吉要当首相,首先必须得到巫统党内多数人支持,当选巫统主席, 才可以成为马来西亚的首相。如果巫统保守派势力强大或者说过半的巫统人都是保守派,那纳吉就必须听他们的,因为若得不到巫统保守派的支持,纳吉连巫统主席 都选不上。如果巫统里的保守派只是占少数,那"首相兼巫统主席拿督斯里纳吉一直到昨天仍面对党内保守派的压力"就有些多余,因为若保守派人数不多,或者说 占党内的比例不多,才几个张三李四怎能构成"压力",至少对纳吉而言,至多是只蚊子叮一下的感觉而已。
取两者之间的说法则是,巫统党内的保守派不占大多数,却又没到可以忽略的程度。所以我们的首相纳吉,才会觉得"一直到昨天仍面对党内保守派的压力"。
你 会发现一个很可笑的事情,承认与不承认统考,竟然和巫统保守派的态度和势力息息相关。教育,打从一开始,就被政治化了,至少不是理性地处理拥有学术资格的 统考文凭是否可以被马来西亚政府接纳并承认,而是被当作"向华裔妥协"的象征。向国阵党内延伸,我们看到殖民时代遗留下的分而治之的思维,巫统照顾马来 族,马华照顾华族,国大党照顾印族。分而治之的弊端在于国阵各党单方面执行的政策,都被想象成削弱其他族的利益。像承认统考,向华小制度性拨款,就必然招 致巫统党内的反对声音,因为从分而治之的思维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各政党的良性竞争,而是以种族占国家人口的比例作为政党势力强弱的指标。马来西亚就像一块 大饼,被国阵内的种族性政党以种族比例的方式分割,但由于民主制度的不成熟以及监督机制的匮乏,造成滥权舞弊贪污受贿的事件屡屡重复发生,所以当这片大饼 被分到民众手里,连渣都不剩。
互相指责,成了推卸责任的唯一手段。激起民众对同是一片土地成长的非我族类的仇恨,更是最有效的手段。所以 当政党领导人高喊着"XX族要团结起来!让他们知道谁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另一头的YY族政党领袖则跟着大喊:"YY族,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团 结起来干嘛?没事好好的团结起来干什么呀?难道是为了打倒敌人?我呸)
我们在争取自身权益的同时,竟被说成是在剥削其他族的利益。我们要 求承认统考文凭,要求独中教育被纳入教育大蓝图中,竟然被视为破坏国家团结和谐的过分要求。这里头似乎有一种保持原状或者不想改变的保守情绪,仿佛依循守 旧就是国民和谐的象征。理由是,新的思维跳脱原有旧制度的框框,必引起反对声音,若反对声音被视为不和谐不团结的象征,那扑灭新思想新想法就是为了团结与 和谐,为了国家人民的团结与和谐。
教育大蓝图中始终守旧着多元流语文的教育不利于团结国民。所以独中,统考,都是国民团结的敌人。
承认不承认统考,是个表象问题,真正核心的关键还在于国阵对单元流教育的固守。如果首相纳吉宣布承认统考,并不是他赞同多元流教育,而是迫于选票压力。如果 政府正式宣布承认统考文凭,我想,在面对支持单元流教育的巫统领导人下,统考文凭,至多只是在承认与不承认做文字游戏。当独中被纳入国家教育大蓝图里,政 府认真考虑独中在马来西亚的可持续性发展时,那时候我们再拍掌恭贺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