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鸟屋》之后,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演员们平凡的面孔,也不是熟悉的场景,更不是弟弟阿华那句经典口头禅“干那塞”...这一切画面悄悄在我心里取得共鸣后,都被我通通抛在脑后了。
最让我挥之不去的,反而是发生在电影结束前那区区几分钟的一幕。
一觉醒来变废屋的暗喻
哥哥阿杰一觉醒来后,发现老屋没变成“鸟屋”而成了“残屋”。这时,无论是阿杰还是在场的观众,都很想问一句“为什么这样?”。但是这部电影就是留下一堆疑团后,就匆匆拉上了帷幕。
据导演所说,以那么抽象的手法来结束故事,目的是要开放观众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来诠释结局。所以我也没让辜负导演的一番期望,自己诠释了这样的一个结局。
话说马六甲市议会一天心血来潮,决定把马六甲这个旅游重镇打造成世界金融中心。所以便一声令下,把之前规划为文化遗产的古迹一一拆除,当然包括那间又破又旧的老屋。
由于马六甲老街坊众多,大家不想眼睁睁看着与自己那么有感情的建筑物被毁掉,所以纷纷扶老携幼地离开了伤心地。阿华也带着父亲,回到了中国。等到母亲和阿杰想回来一家团聚后,才发现老家早已人去楼空,“古城”也变成了一座“荒城”。
《鸟屋》如果真的是以这样的方式来结束,可以肯定的,这是一部悲剧。但是无奈的是,我们却无法控制悲剧只在电影情节里发生。毕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蔡正木故居让步给高楼大厦
去年12月15日,活生生的悲剧就在我们身边悄悄地发生了。位于吉隆坡安邦路,已有80年历史的古迹――蔡正木故居(BOK HOUSE),在见证了80年的社会变迁与发展后,自己却抵挡不了残酷发展巨轮的淘汰。
蔡正木故居每个细部设计都非常讲究,可算是一栋融合西洋和本地色彩的经典建筑物。屋子中还保留了意大利大理石刻画、西洋油画、镶嵌玻璃壁画、大型燈架、酸枝木古董傢俬等,是一间深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因为其特色,蔡正木故居曾被古迹保护机构(Badan Warisan Malaysia)鉴定为融合本地特色的欧式建筑物的最佳范例。甚至早在一九七六年,蔡正木故居已被吉隆坡古物保留法令之下,被列為受保护的建筑之一。在2006年3月,蔡正木故居更进一步被《2005年国家文化遗产法令》(2005 National Heritage Act)列名保护。
但是在去年6月,在一份要在蔡正木故居兴建一座60层楼高的大厦发展计划书提呈给吉隆坡市政局,市政局就迅速准许业者蔡正木产业信托人发展这片土地。
在这时候,蔡正木故居的一道道护身符被宣告“失效“,在短短半年内,耸立于安邦路旁80年的古迹,就这样被神手摧残了。
不如问《鸟屋》凭什么不被拆除?
有这样的一个例子,有谁还认为马来西亚有哪一个古迹是永远“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呢?有谁还觉得我诠释的结局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悲剧呢?
世事难预料啊,尤其是在马来西亚这片“视古迹为粪土,视土地为黄金”的国土上。与其问《鸟屋》为何被拆,倒不如问《鸟屋》凭什么不被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