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凯伦
新一届的学生代表理事会将会在今晚(9月21日)诞生。新的学生代表被选出来之后,是不是意味着校园会有新的开始?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及醒觉工作就宣告落幕呢?
笔者从提名日到今天,一共写了四篇《反思大专校园选举》的系列文章。当然,《当今大马》每一天都由几篇专栏文章,文章不到两天就会被打入“冷宫”,存入档案库,究竟有多少读者阅读还是一个问号。到底这一系列文章对关心校园动态的人士有什么作用更是笔者欲寻找的答案?
无论如何,在讨论校园选举的过程,有几个概念是需要厘清的,否则很容易会犯上见树不见林的问题。如果只有看到某个部分的问题,而选择一个消极的举动如杯葛选举,正好掉入亲国阵巫统派系所设下的圈套。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一直强调,整个选举制度都是在《大专法令》下产生的,从选举委员会到选举制度,所有决定都是围绕在副校长一个人。是谁决定要用“电子投票”?是谁规定拉票时间只有区区的两天?是谁决定候选人资格必须包括总学分累计(CPA)必须高过3.0呢?副校长又是由谁委任的呢?
参选前本知制度不公
《大专法令》在国会通过到今天,已经长达35年了。打从要参加校园选举开始,大家都心里有数,都知道整个选举制度将会是对进步学生阵线不利,甚至也知道胜算不高,但为何还是坚持出来参与竞选?难道一开始就不知道这些选举制度很不公平吗?
因此,我们要反对的是《大专法令》。进步学生组织要建立的是校园民主、学生自治的校园。学生可以自己决定用什么方式投票,不用劳烦副校长。就让副校长做副校长应该做的事。让学生做好学生的角色。选学生代表本来就是学生的事务不需要劳师动众。
纯粹因为电子投票而杯葛校园选举,凸现学生组织的见树不见林的盲点。笔者奉劝学生不要被选举热潮冲昏头脑,因为除了提出杯葛选举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须提出一个更加完整的体制来替代这么多弊端的选举制度。这是一个长期而需要持之有恒的醒觉工作。
此外,在什么情况下才决定杯葛选举?是不是有信心可以获得广大学生的支持?有没有咨询过广大学生是否支持杯葛选举?至少有多少支持者也应该要有一个统计?否则杯葛的决定是非常不科学、甚至在策略上可能犯上兵家之忌,在没有群众的支持下做出这项决定。
参加校园选举,本来就是一种寻求更多学生的支持。一个组织在决定杯不杯葛之前,有没有尝试征询广大学生的意见,至少可以知道自己有多少的支持度。这是一项很基本的民意调察,更是一种教育工作的过程。这种工作不一定需要校方的批准,只要稍微懂得市场调察的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断定学生的去向。试问有多少进步学生组织又曾进行这样的工作?
杯葛须要广泛支持和许多勇气
当大学当局强制性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去投票的时候,杯葛选举人士却宣传要求学生不去投票,这需要多少广大学生的多少道德勇气?以往投票率不超过40巴仙,现在投票率高达80巴仙以上,决定杯葛只会让亲国阵巫统学生阵线得利。
这些亲国阵巫统学生阵线,本来就是要通过校园选举来合理化自己在校园内的领导地位。他们就是要证明给各界人士看,他们才是真正代表学生,因为他们才是真正被学生所选的。更可耻的是,他们以自己是学生代表来限制或者阻扰校园民主的进程。
因此,鼓励更多人出来参与竞选和投票并不是认同“橱窗民主”,更不是沉迷于“议会民主”,而是这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必须要持之有恒,日积月累的把更多人拉入这个改革的阵容。必须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学生如何在整个校园选举的过程中体验到校园选举舞弊,进一步了解民主的精神才是主要的目的。
我们要追求的是“遍地开花”,每一间大学的进步学生组织,都应该站出来参加竞选,组织工作不能只满足于一间大专院校。如今全国各地,也只有5间大学有这方面的提升,学生的战地已经越来越小了,再不出来竞选,鼓励更多学生出来,揭发更多的选举舞弊,不久将来将会走到穷途末路!
祝大家投票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