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mk-logo
专栏
全面挑战新“巫统”的“独立”史观

根据新“巫统”的“独立”史观论述,“马来西亚”的“独立”是它和马华公会与印度人国大党,通过“和平宪制途径”争取回来的。而东姑阿都拉曼在1957年 8月31日高呼三声“默迪卡”就是“明证”。这个破绽百出的“独立”史观论述不但过于童话化,而且还存有欺世盗名的不良政治意图。

这个“独立”史观论述最明显的破绽就是以假乱真地将两个不同的“巫统”混为一谈, 令人误以为现在的“巫统”还是东姑阿都拉曼时代的“巫统”。正确的史实是于1946年5月11日在新山宣布成立的东姑阿都拉曼时代的“巫统”, 早在1988年2月4日被吉隆坡高庭宣判为“ 非法组织 ”,而现在的“巫统”其实只是马哈迪派系后来才成立的“新巫统”(Umno Baru) 。

东姑及胡申翁不曾加入新“巫统”

由于在1987年1988年的党争中,两位当时还健在的原巫统创党人兼前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和胡申翁都激烈反对马哈迪及其派系,他们至死都没有加入马哈迪派系后来才成立的“新巫统”。另一位原巫统创党人兼前首相敦阿都拉萨于1976年逝世, 当然不是“新巫统”的党员。

再说,胡申翁的父亲或现任新巫青团长希山祖父拿督翁在1951年8月退出1946年5月11日在新山宣布成立的“巫统”后,便没有重返该党。

这也就是说,拿督翁(1895-1962),东姑阿都拉曼(1903-1990),阿都拉萨(1922-1976)和胡申翁(1922-1990) 于1946年创立的“巫统”和1988年由马哈迪派系注册的“新巫统”是两个不同的政党。将法律注册中的“新”或Baru字眼在日常使用时删除可说是投机取巧的偷龙转凤千术。

所以,原巫统对马来亚的“独立”有没有真正或实质的贡献固然可以理性和客观探究。不过,同时也可以拍案定论的一点是,由于现在的“巫统”只是1988年才成立的“新巫统”,它在客观的时序上绝对没有可能对1957年和之前的马来亚独立斗争作出过任何贡献。

现在的新“巫统”的“独立”史观论述的另一个破绽是将东姑阿都拉曼在1957年 8月31日宣布马来亚半岛“独立”,含糊其词在历史时序和地理空间的概念上偷龙转凤,说成是“马来西亚的独立”。

大是大非历史问题不容掩饰

正确的史实是马来亚半岛在1957年 8月31日的“独立”与新加坡,沙巴和砂石劳越在1963年9月16日联合”独立的”马来亚半岛,成立马来西亚的历史时序相隔6年之久。1965年8月9日, 新加坡又宣布脱离马来西亚而独立成为一个共和国。

为什么马来亚在1957年 8月31日的“独立”没有包括新加坡在内?为什么新加坡会沙巴和砂石劳越在1963年9月16日加入包括马来亚半岛在内的马来西亚?为什么汶莱没有加入马来西亚?为什么当时的马新砂汶左派, 苏联, 中国和印尼都反对马来西亚的成立?为什么当时的英国会支持马来西亚的成立並从马来亚半岛和新加坡调派大军阻止当时北波罗洲 (砂劳越, 汶莱和沙巴 ) 的独立?为什么 新加坡 又在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而独立?

这些都是现在每年粉饰太平和捏造“全民公敌”的国庆庆典所企图隐瞒的大是大非历史问题。而这些历史问题对当今世界与东南亚地缘政治学还存有很多富有启示作用的现实命题。在新加坡、澳洲、英国和美国,这些历史问题和地缘政治的现实命题早就在1990 年初开始被公开、理性与自由地探讨。

新“巫统”的“独立”史观的最核心和最“致命”破绽出在马来亚半岛的本土论述。如前所论,现在的新“巫统”其实只在1988年才成立。而拿督翁、东姑阿都拉曼、阿都拉萨和胡申翁又没有加入;所以,它根本不能继承旧“巫统”的任何政治遗产。而且,在客观的历史时序上绝对没有可能对1957年和之前的马来亚独立斗争作出过任何贡献。

那么,于1946年成立的旧“巫统”对马来亚半岛在1957年 8月31日宣布的“独立”又作出什么贡献或牺牲呢? 要解答这个大是大非的历史问题, 我们必须坚持应用客观的历史时序(Historical Time Line)分期法 (Periodization) 作为路标或指南。

其一,早在旧“巫统”于1946年5月11日在新山宣布成立之前约16年。第一个全马来亚 (包括新加坡) 的现代反帝反殖政党,即马来亚共产党,已于1930年4月30日在森美兰州瓜拉庇劳附近一座胶工宿舍内宣告建立。那个时侯当然也没有马华公会或印度人国大党。

从1930年4月30日至1941年12月18日间的“战前地下斗争时期”,马来亚共产党是唯一对英国殖民地政权展开坚决斗争的现代政治组织,目标是将英国殖民地政权驱逐出马来亚。当时情况的一些片断现在还记载在陈平的《我方的历史》, 已故张天带(张佐)的《我的半世纪》和单汝洪(阿海)的《回忆往事》回忆录中。

由《星洲日报》于2004年出版的《青山不老 - 马共的历程 》也引据多方面的解密资料, 记载马来亚共产党在建党前后和“战前地下斗争时期”的一些主要人物, 如丹马六甲、阿里明、史聂立夫和黎光远等,以及他们的一些事迹。

其二,1941年12月18日, 马来亚共产党在新加坡与英国军政当局达成联合抗日协议。而英殖当局也于1941年12月20日开始释放因参与反殖活动而陷身囹圄的马来亚共产党人如黄伯遂(林江石),以联共抗日。为时3年8个月的各族人民 抗日卫马游击战 由马来亚共产党组织与领导,是现在 英国、澳洲和新加坡 都早已承认与正面评价的史实。

该段“ 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时期 ”的史料在《马来亚人民抗日军》,《马来亚人民抗日斗争史料选辑》,《血碑增补本》,《马来亚风云七十年》,《历史与独立斗争》和《从太平洋到独立》(英文版) 都有相当详细的记载。

为什么马来亚半岛宣布“独立”了48年, 马来西亚成立了42年,“巫统”还未通过国会立法,建立一座官方的各族人民抗日或太平洋战争纪念碑?

难道在“巫统”心目中, 日本军国主义 还是“解放者”,而不是侵略者、占领者或帝国主义者?难道各族人民抗日卫马游击战不是摆脱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桎梏,争取国家独立的其中一个历史过程?

难道没有“巫统”、马华公会与印度人国大党 参与的历史进程就不算是历史或国家历史?

其三,在1945年8月15日太平洋战争结束至1948年6月20日英殖当局宣布其所谓的“紧急状态”期间,在马来亚争取独立的党团除了原巫统和印度人国大党之外,其实还有马来亚共产党以及马来亚马来民族党 (PKMM)、马来觉醒青年团 (API)和马来觉醒妇女会(AWAS)、马来亚农民阵线、马来亚农民协会、泛马工会联合会、马来亚橡胶工会联合会统一委员会、马来亚锡矿工会联合会和全国胶工同盟等。而马来亚共产党也准备通过 和平与民主的途径 争取独立。那个时侯也还没有马华公会。

不过,英美在1947年即筹备冷战。然后,英殖在1948年初开始在马来亚加紧镇压,最后在6月20日日英殖当局宣布其所谓的“紧急状态”,宣禁马来亚共产党和其他被视为“激进”的各族党团与报刊,並扣留了“激进”领袖如阿都拉西迪和拉昔曼丁等。陈平、应敏钦和阿布沙玛等也被追捕。不过,他们最后都一一脱险。

巫统与《英马防务协议》

虽然原巫统上层领导包括拿督翁和东姑阿都拉曼都在不同程度上亲英。不过,基层其实也有不少反英分子。结果,原巫统党内便在不同程度上亲英势力与反英思想之间不断左右摇摆。管尽如此,原巫统的基本路线大致还是亲英及反共。因此,英殖也继续扶植原巫统成为“安全”接管马来亚半岛“独立”的政党。

东姑阿都拉曼在1957年与伦敦签署的《英马防务协议》允许数以千计的英军在所谓“独立了”的马来亚半岛界内驻扎和进行反华反共的 军事与情报活动 。同时接受英国殖民地部直接管辖新加坡,作为英军在马来亚与全东南亚调兵遣将的大本营,便是原巫统的基本路线大致还是亲英及反共的最明显例证。

在这里必须说明的是,马哈迪医生与东姑阿都拉曼失和的最初与最主要导因就是《英马防务协议》的签署。两人长期的明争暗斗反映的是原巫统亲英与反英派之间的矛盾。

由于《英马防务协议》迟至1971年才期满,而最后一批英共和联邦驻军在1984年才从马来亚半岛撤出。1957年至1984年的马来亚半岛“独立”可说是不完整的。也有比较尖锐的论述认为,1957年至1984年的马来亚半岛和全马来西亚根本还是“新殖民地”。


关注《当今大马》WhatsApp频道 随时接收新闻推送。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