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mk-logo
专栏
刘以鬯的南洋写作与离散现代性

【艺文】前夕乍晓

战后50年代的香港与南洋

1948年,刘以鬯在寒风料峭中告别父母,离开上海到香港闯荡,入《香港时报》担任编辑。因种种不如意,他选择于1952年南渡新加坡,先后在新加坡与吉隆坡两地多家报社任编辑,1957年在新加坡与红颜知己罗佩云结识重归香港。

从1941年自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至1957年返港,刘以鬯先后辗转于上海、重庆、香港、新加坡、马来亚凡17年,是战后中国大分裂时期的典型中国离散文人。

他在星加坡五年期间(1952-57),正是东南亚冷战进入白热化阶段之际,而五十年代正是美国政治、经济、军事达到最高峰时期,在东南亚与东亚政治秩序的介入亦更为明显。印度尼西亚左倾苏卡诺政权于1967年政变被推翻,幕后黑手便是美国。

50年代,美国新闻处也在马来亚和婆罗洲推动美援政策,经援各语文出版界,以围堵左翼势力在星马的渗透与扩张,《蕉风》、《学生周报》都有美援的背景,这是公开的秘密,至今学界对此未有关注。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刘以鬯南下新加坡,首先出任《益世报·别墅》副刊主编。《益世报》有亲国民党的背景,原在天津出版,是中国四大报之一。


关注《当今大马》WhatsApp频道 随时接收新闻推送。

Unlocking Article
Unlocking Articl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