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mk-logo
专栏
“只看立场,不问是非”的迷思

曾听台湾的朋友对岛上的政治生态感喟说:“只看立场,不问是非”的政治观是危险的。诚然,台湾政治的蓝绿对峙、壁垒分明,固然是两党制衡的标竿,可它的发展已臻“偏蓝偏绿摆中间,议题是非摆两边”的地步。

换言之,朝野政党已将本身的兴衰存亡完全付托于选战的得失,而这又胥视各自政党的组织力与动员力的优劣。难怪不少台湾民众普遍以蓝绿立场的观点来看议题,是非对错反倒成为次要。因此,针对议题的硬拗瞎瓣已司空见惯。这种撕裂整个社会的两分法已如水银泻地扩散到各阶层,塑成了一种特有的形态。

部分民众过度宽待忍耐民联

perlis kedah campaign 030308 flags 当前大马的政治生态似乎也不逞多让。长久以来,老牌执政党人备受民众诟病的是,举凡遭人检举,不问事件情由,均会抢时发难,指责举报者心怀叵测;甚至有动摇国本之嫌。

曾几何时,308政治海啸过后,狠批恶评执政党已成为了新时尚。积压已久的民怨,也随着五州政权的更替,逐渐发酵成为一种对新政权的殷切期待。一些对前朝余恨未消者,为了不让旧势力的复辟,很容易便陷入了上述所谓的“只看立场,不问是非”的迷思盲点。

其实,他们不一定对民联的一切照单全收,但殷切的期待往往会不期然驱使他们放宽对民联的宽容忍耐度。有些矫枉过正者甚至有意无意凸显出一种畸形心态,认为民联“百是而无一非”,任何对民联的批评,不论是非对错,皆一律视为国阵的宣传伎俩。筒言之,民联是不能受到批评的。

监督对象应该涵盖朝野双方

站在民联三党领袖与党员的立场,当然会对任何形式的批评不以为然。毕竟,护短乃人性的普遍弱点。然而,若以民众利益的视角为出发,这种不问是非、抗拒批评的盲目“专宠”,势将助长受宠者的骄横拔扈,同时也形同自我卸除民众对政党的监督制约。

当下,我们需要厘清并纠正的观念是:选民监督政党应该涵盖朝野双方,并以理性来衡量议题的是非对错。“监督”不意味着专对执政当局单方面的鞭挞。人民期待两线制衡的出现,既然是以遏制一方坐大滥权为出发,就更应该慎戒堕入这种迷思的桎梏。诚然,人民固然抗拒执政党的坐大滥权,但另一方面,不受监督的在野党一旦上台,其重蹈覆辙的可能性是不容否定的。

政策比拼应是两线制的主轴

普罗大众对两线制的认识不外是:执政党若是政绩不彰,乏善可陈,自然就必须要下台鞠躬、备受取代。这是浅显不过的道理,可现实中,这种政党轮替要真正发挥其功效,首先需要具备旗鼓相当的条件。这不单取决于朝野双方在议会里的席次,也同时应该反映在双方议员的问政表现与素质上。

polling day 080308 voting 如果改朝换代仅只是出于选民对原执政党的怨恨和惩罚,而摇身一变上台执政的原在野党,却又眼高手低无以满足民众的期待,最终它可能引发人民对政党政治产生信心危机。

平心而论,既然朝野皆认同“人民是老板”,纳税民众就有权利要求朝野政党以良性的比拼,作为争取支持的手段。比拼政绩应该是贯彻健全的两线制的主轴。相反的,“拼烂斗臭”的朝野对峙,只会使国家社会陷入空转,人民无所适从。

“选人不选党”促成良性竞争

问题的征结是:一个逐渐滑向“只看立场,不问是非”的社会,往往会使民意膨胀的一方恃宠生骄,进而产生一种浮夸虚骄的心理,以为广大选民所乐于追随和矢志支持的,非属本党不可。大选中所谓“选党不选人”的口号,何尝不是这种心理效应所致。

结果,人气再旺的政党,如果走不出这种虚骄,它在大选时的调兵遣将,便可能陷入滥竽充数、用人不当的泥沼,进而严重影响该党问政的素质。与此同时,倘若民众普遍笃信“选党不选人”的号召,人气衰败的一方,势必难有招架之力,届时更遑论能够发挥制衡的功能了。

精明的选民当不会尽把所有的鸡蛋搁在同一个篮子里。他们要良性的比拼,当然就必须确保朝野双方的优质人才俱能在大选中过关斩将。民众要能如愿以偿,兼得双方良才为国效力,恐怕别无他方,只有“选人不选党”这一选项了。


关注《当今大马》WhatsApp频道 随时接收新闻推送。

ADS